赤野丰乌食,青烟杂马磷。
鬼房愁近夜,怨草虑无春。
此日高苍意,应怜三户民。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李邺嗣的《哀甬东》,描绘了江边经历一夜雨后的情景。首句"江干一夜雨",简洁地勾勒出雨后的清新,然而接下来的"何处洗腥尘"则暗示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可能是指战乱或环境的污浊。"赤野丰乌食,青烟杂马磷"进一步描绘了荒凉的景象,乌鸦在满是尸骨的战场上觅食,夜晚的青烟和磷火则增添了凄冷与恐怖。
"鬼房愁近夜,怨草虑无春"两句,通过"鬼房"和"怨草"的形象,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死亡和哀痛,以及对春天不再的期盼。最后,诗人以"此日高苍意,应怜三户民"收尾,表达了对苍天的祈求,希望上天能怜悯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和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