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不避(bù bì)的意思:不回避、不躲避
炊煮(chuī zhǔ)的意思:炊煮指的是烹调食物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处理事务、办理事情。
斗水(dòu shuǐ)的意思:指两人或两方之间的争斗、竞争。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呼天(hū tiān)的意思:呼喊到天空,表示愤怒、悲伤或无奈。
嗟来(jiē lái)的意思:表示惊讶、悲叹或无奈的情感。
乞食(qǐ shí)的意思:指以乞讨为生,靠向别人讨要食物来维持生计。
乞米(qǐ mǐ)的意思:指乞求米粮,形容贫困困顿。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呜呼(wū hū)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哀悼之情。
下士(xià shì)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军衔,属于士官阶级的一种。也用来比喻地位低下的人或者能力较差的人。
幸有(xìng yǒu)的意思:幸运地拥有
一杯(yī bēi)的意思:一杯通常指一杯酒,也可指一杯茶或其他饮料。在成语中,一杯表示一种情感或状态。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至味(zhì wèi)的意思:指最美好、最满足的味道或感受。
庄周(zhuāng zhōu)的意思:指人物庄周,比喻人心境超然,不受外界干扰。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老不才(lǎo bù cái)的意思:形容自谦或自嘲,表示自己很不才。
天下士(tiān xià shì)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能、德行高尚的人。
- 注释
- 庄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贷粟:借贷粮食。
犹:尚且。
舂脱:舂米去壳。
鲁公:指鲁国的某位公卿。
乞米:乞讨粮食。
嗟来:轻蔑的施舍。
斗水:一斗量的水。
苦姜诗:形容艰难困苦的诗。
馀薪米:多余的柴米。
老不才:自谦之词,意为自己年老无能。
至味:极好的味道。
贻:遗留,传给后人。
- 翻译
- 庄周当年借粮食,还想着要舂米偿还。
鲁公也曾乞讨米,煮饭都不怕艰辛。
陶渊明直接讨饭吃,也不避讳被嘲笑。
唉,天下的士人啊,生死都寄托在这一杯粥中。
一斗水价值几何,只因远途取水写下了苦涩诗篇。
幸好还有剩余的柴米,用来养活我这无能的老者。
最纯粹的味道长久不会变质,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乞食》。诗中的“庄周昔贷粟”指的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曾经借钱买米的事,“鲁公亦乞米”则是指春秋时期的鲁公(孔子)也曾向人借米。在这两句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乞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资匮乏、生活困顿的无奈和超脱的心态。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中的“渊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嵇康,他也曾因为贫穷而向人乞讨过食物。这句诗强调了即使是高洁的人物,在困境中也不得不向别人求助。
接下来的“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则是表达了对所有经历苦难的士人们的一种同情和感慨。这里的“死生寄一杯”意味着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即使是在死亡和生存之间,都要珍惜这短暂的人生,享受其中的美好。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琐碎事务的无奈。这里的“斗水”是量水器具,“何所直”可能指的是找不到直接或合适的用水方法;而“远汲苦姜诗”则是在说为了写出好诗,需要像古人一样不畏艰难地去寻求灵感。
最后两句“幸有馀薪米,养此老不才。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即使是简单的生活,也能让人感到满足,而这种简单的美好也能够流传给后代。
这首诗通过引用历史上几位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乞食故事,展现了作者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