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晷星临昴,璇筒灰动葭。
农庆丰书屡,兵销武偃遐。
这首诗描绘了在冬至日于南郊进行的祭祀仪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家繁荣、和平与君主恩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元素,如“德晷”、“星临昴”、“璇筒灰动葭”,这些都与时间、天象和自然现象相关联,寓意着宇宙秩序与人间治理的和谐统一。
“亚阳钦旭卉,纪岁协昭华”两句,通过“亚阳”(即冬至)与“旭卉”(初生的花卉)的对比,以及“纪岁”(记录年份)与“昭华”(光明的花)的结合,表达了新一年的开始,万物复苏,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农庆丰书屡,兵销武偃遐”则聚焦于农业与军事两个方面,强调了丰收与和平的重要性。频繁的“农庆”表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而“兵销武偃”则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武力的废弃,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幸蒙稠叠贶,祗励敬承加”表达了对君主恩赐的感激之情,并承诺以恭敬之心回报。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清朝皇帝对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切关注。
缠绵冰雪阴风寒,松竹半死相摧残。
严居谷饮蔽荆棘,藤萝委地难跻攀。
猛虎志大自羁束,易饱不及狐兔安。
鸡鸣起舞亦漫兴,扣角辛苦真可叹。
尧禹既往小白死,乌乎吾道何由还。
幽忧展转不成卧,安得日出开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