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云低叆靅,朔雪洒雰霏。
月同光不湿,风似定还飞。
压帽轻于絮,堆衣幻作玑。
衬蹄致马疾,刷羽益雕威。
搜穴虎呈迹,炙鲜鹿荐肥。
藩王(fān wáng)的意思:指封建时代的藩国国君,也泛指地方割据的势力。
寒江(hán jiāng)的意思:指寒冷的江河,比喻孤寂、冷清的环境。
扈跸(hù bì)的意思:指君主出巡,车队行进。
涧户(jiàn hù)的意思:涧户是指山间的小门,比喻环境险要、难以进入。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林缬(lín xié)的意思:形容树木丛生、茂盛的样子。
林扉(lín fēi)的意思:指大门、门户。
弥漫(mí màn)的意思:弥漫指散布、弥漫、充满。
飘瞥(piāo piē)的意思:形容目光转瞬即逝,像飘忽不定的光影一样。
乞相(qǐ xiāng)的意思:指乞求别人的脸色或表情,形容极度卑微、屈辱的样子。
刷羽(shuā yǔ)的意思:指用刷子梳理羽毛,比喻整顿纠正,使之井然有序。
谁肯(shuí kěn)的意思:表示对于某种行为或事情,没有人愿意或敢于去做。
朔雪(shuò xuě)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第一场雪,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开始或开端。
素辉(sù huī)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光彩照人。
同光(tóng guāng)的意思:指夫妻同享荣华富贵,共同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严气(yán qì)的意思:严厉的态度或气势
玉策(yù cè)的意思:指受到君主的重用和信任,担任重要职务。
毡裘(zhān qiú)的意思:毡裘是指粗糙的毡子和毛皮做成的衣物,形容质朴、朴实无华的人或事物。
这首《雪猎十韵》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塞外雪猎的壮丽景象。
首句“塞云低叆靅”,以低垂的乌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接着,“朔雪洒雰霏”一句,点明了主题——大雪纷飞,为整个场景增添了肃穆与神秘感。
“万嶂增严气,千林缬素辉”两句,通过“万嶂”和“千林”的宏大视角,展现了雪覆盖下的山峦和树林,不仅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画面以庄严与辉煌。
“月同光不湿,风似定还飞”描绘了月光在雪地上的映照,以及风在雪中的独特形态,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压帽轻于絮,堆衣幻作玑”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述了雪花的轻盈与美丽,仿佛是天空中飘落的珍珠,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藩王群扈跸,漠岭早张围”两句,引入了人物活动,展现了狩猎场面的壮观与组织性,同时也暗示了权力与秩序的存在。
“谁肯毡裘著,都欣玉策挥”表达了人们对狩猎活动的喜爱与参与的热情,无论是穿着皮毛还是手持玉杖,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衬蹄致马疾,刷羽益雕威”通过动物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狩猎的紧张与激烈,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搜穴虎呈迹,炙鲜鹿荐肥”描绘了狩猎的具体过程,从寻找猎物到捕获,再到享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乐趣。
“弥漫迷涧户,飘瞥婳林扉”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雪猎带来的广阔视野与自由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最后,“乞相寒江上,一蓑披得归”以寒江为背景,以渔翁的形象结束全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雪猎十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塞外雪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峻拔天垂秀,盘回地拱灵。
神峰腾北道,法界控南屏。
龙雨周三笠,鹏风合四溟。
楼台出霄汉,钟鼓隐雷霆。
咒食猿窥洞,闻经鹤避汀。
迷途登觉路,佳客借閒庭。
风帽秋曾落,云车晚再停。
黑头全变白,红树几还青。
踪迹迷鸿雪,光阴换鸟星。
谁知陶令醉,总是屈原醒。
旧事惊还问,新词厌复听。
凭吹剑头吷,题向冷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