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早 发 东 城 迓 宪 车 宋 /黄 公 度 五 更 驱 倦 仆 ,发 轫 古 城 边 。月 色 潮 初 上 ,钟 声 人 正 眠 。自 怜 筋 力 在 ,无 补 岁 时 迁 。远 愧 陶 彭 泽 ,归 心 独 浩 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归心(guī xīn)的意思:指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浩然(hào rán)的意思:形容气度宏伟,胸怀广阔,品德高尚。
筋力(jīn lì)的意思:指体力、力量的强大。
彭泽(péng zé)的意思:指人物的形貌或装束非常华丽,多用于形容女子妆容娇艳。
人正(rén zhè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品德高尚。
岁时(suì shí)的意思:指一年的季节和时节。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无补(wú bǔ)的意思:没有什么补益,无法弥补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 翻译
- 黎明时分驱赶疲倦的仆人,我们出发在古城的边缘。
月光如潮水般刚刚升起,钟声悠扬而人们还在沉睡中。
自我怜惜,体力尚存,却无法改变时光流逝。
深感惭愧,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心中那份回家的愿望无比强烈。
- 注释
- 五更:清晨。
驱倦仆:驱赶疲倦的仆人。
发轫:开始旅程。
古城边:古城的边缘。
月色潮:月光如潮水。
钟声:寺庙或教堂的钟声。
人正眠:人们正在熟睡。
自怜:自我怜惜。
筋力:体力。
岁时迁:时光流逝。
远愧:深感惭愧。
陶彭泽:陶渊明,东晋诗人,以归隐著称。
浩然:广大、深远,此处指强烈的愿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黎明时分从古城出发,迎接官车的情景。五更时刻,他驱赶着疲惫的仆从,踏上旅程。月光如潮水般刚刚升起,而此时人们还在沉睡之中,只有远处的钟声打破宁静。诗人自嘲体力尚存,却无法阻止时光流逝,感叹岁月不待人。
他以陶渊明自比,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的遗憾。"远愧陶彭泽"流露出对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心境的仰慕。整首诗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郁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榆进望磕山
长涂并江沙,我行颇寂寥。
登高望西南,群山如涌潮。
崩腾势相排,又如群马骄。
磕山乃孤峙,坐受群山朝。
云斜复烟横,助尔干碧霄。
虚气信所聚,神物不汝遥。
有龙窟其趾,贝珠丽宫醮。
丰凶执其柄,祷襘走黎苗。
胡为今兹旱,不能泽枯焦。
史巫岁纷若,地乃徒嚣嚣。
奔驰吾得辞,未救民腹枵。
问龙当厚颜,深池卧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