蕣花辉朝艳,岂睹蟠桃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驰逐(chí zhú)的意思:迅速驱逐或赶走。
道真(dào z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真实可信,没有虚假和欺骗。
返道(fǎn dào)的意思:返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返回原来的路线或方向。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骄荒(jiāo huāng)的意思:形容人骄傲自满、放纵荒淫的行为。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蟠桃(pán táo)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进程非常缓慢或停滞不前。
日夕(rì xī)的意思:日出和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
声色(shēng sè)的意思:形容人们的行为举止繁忙且喧闹,没有节制。
下人(xià rén)的意思:指低下的身份、地位或职位。
营营(yíng y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活力、繁忙、忙碌的样子。
智昏(zhì hūn)的意思:指因聪明过度而导致糊涂、迷失明智。
林下人(lín xià rén)的意思:指在山林中生活的人,比喻与世隔绝、不务正业的人。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十首(其六)》,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诗中以“蕣花辉朝艳,岂睹蟠桃春”开篇,将蕣花早晨的美丽与蟠桃春景的难以见到进行对比,隐喻人生短暂与美好事物难得。接下来,“营营尘中徒,宁识林下人”表达了在世俗忙碌中的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了追求内心真我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声色令心惑,骄荒使智昏”两句揭示了外界的诱惑(如声色之娱)如何迷惑人心,导致智慧蒙蔽,道德沦丧。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最后,“日夕相驰逐,何时返道真”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追逐名利,却忘记了回归本真之道。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和呼吁,希望人们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真正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价值、道德修养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十八兄
故园别去踰三纪,男子生来志四方。
千里劳君双足趼,百穷笑我两眉长。
雪深客舍衣裘冷,春晚家山杖履香。
归省松楸终有日,临分老泪亦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