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色维何,非媸非妍。其音维何,非管非弦。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何有(hé yǒu)的意思:没有什么,没有的事
何得(hé de)的意思:指得到什么或明白什么的来源。
客坐(kè zuò)的意思:指客人坐下,表示待客殷勤、热情好客。
四壁(sì bì)的意思:指四面墙壁,形容环境狭小或局限。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渭川(wèi chuān)的意思:渭川是指渭河和泾河的交汇处,意味着两条河流的合流。引申为两个不同的事物相遇或交汇。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也欤(yě yú)的意思:也欤是一个用于表达惊讶、疑问或不满情绪的成语。
逸民(yì mín)的意思:指追求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人。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士生活画卷。诗人以“猗者竹”开篇,将目光投向了渭川边上的翠竹,竹子在晨雨与薄雾的映衬下,色彩不艳不俗,却自有一番风韵。接着,诗人通过竹林中的声音,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既非管乐的激昂,亦非琴弦的悠扬,而是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和谐。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一位坐在竹林中的客人,这位客人似乎与羌族先民有着某种联系,他的居所简陋至极,只有四面空荡荡的墙壁,手中所持的,只是一本关于道德的书籍。这一形象鲜明地刻画出了一位追求精神境界而非物质享受的隐士形象。
最后,诗人感慨道,这样的逸民,自己如何能够将其招致身边。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现实处境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予素不工书故砚笔墨皆取具而已作诗自嘲
我昔生兵间,淮洛靡安宅。
髧髦入小学,童丱聚十百。
先生依灵肘,教以兔园册。
仅能记姓名,笔砚固不择。
灶煤磨断瓦,荻管随手画。
稍长游名场,粗若分菽麦。
偶窥文房谱,虽慕无由获。
笔惟可把握,墨取黑非白。
砚得石即已,殆可供捣帛。
从渠膏粱子,窃视笑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