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路中逢立春》
《路中逢立春》全文
明 / 杨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箫鼓春日喧喧客里闻。

马消边地雪,旗暖晋山云。

隐隐川光动,微微柳色分。

田园好去,莫待有移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地(biān dì)的意思:边远地区;偏僻地方

川光(chuān guāng)的意思:

波光水色。 唐 岑参 《林卧》诗:“远峯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高斋三十韵》:“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鏑。” 唐 韦应物 《义演法师西斋》诗:“长啸依亭树,悵然川光瞑。”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好去(hǎo qù)的意思:指地方好,环境优美,适合前往或居住。

客里(kè lǐ)的意思:指在他乡或他人的地盘上,作客或居住。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田园(tián yuán)的意思:指乡村、农田或田园生活,也用来形容宁静、安逸的环境。

微微(wēi wēi)的意思:微小、细微、轻微。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喧喧(xuān xuān)的意思:喧闹、嘈杂

移文(yí wén)的意思:移动文字,指转交或传递文书或信件。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迎春(yíng chūn)的意思:迎接春天的到来,表示迎接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正好(zhèng hǎo)的意思:刚好符合预期或需要;恰好

鉴赏

这首《路中逢立春》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在立春时节所见之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首句“箫鼓迎春日”,以箫鼓之声渲染出迎接春天的热闹氛围,仿佛春天的到来伴随着欢庆的乐章,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欢快的基调。

“喧喧客里闻”则点明了诗人是在旅途中感受春意,这“喧喧”不仅指外界的热闹,也暗含了内心的激动与期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旅途新发现的兴奋。

“马消边地雪,旗暖晋山云”两句,通过马蹄踏雪的声音和旗帜在温暖阳光下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边地初春的景色。雪消融,云温暖,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着旅途中的变化与希望。

“隐隐川光动,微微柳色分”进一步描绘了春水流动的光影和刚刚抽出嫩芽的柳树,细腻地展现了春天的细微之美,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春水轻流,春柳轻摇的场景。

最后,“田园正好去,莫待有移文”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错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刻的追求与珍惜,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生活哲思。

作者介绍

杨巍
朝代:明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猜你喜欢

删柏

翠柏枝繁郁未伸,我来删理务躬亲。

孤根得地虽经岁,逸势参天不在人。

先易工夫知取舍,后凋颜色长精神。

环材自入他年用,莫厌因时剪择频。

(0)

崔象之宰韩城

去年同举菊花觞,自揭清音入醉乡。

此日高秋来一别,几旬佳节负重阳。

风生古操安新治,雨彻疏茅锁旧堂。

民里更繁应自化,宰君心地本空王。

(0)

寒食会康乐园

欲识芳园立意新,康辰聊以乐吾民。

天收寒食时来雨,人得常年数倍春。

密密楼台花外好,蚩蚩歌舞醉中真。

朝来必要升平象,请绘轻绡献紫宸。

(0)

乙未寒食西溪

三月鞦韆节,西郊菡萏洲。

塞寒春尚浅,俗乐政同优。

赏惬杯忘算,歌妍饵失钩。

黄昏垂柳岸,人意共迟留。

(0)

六月六日雨后过岳庙游从封寺观稼席上

暑雨频经信宿休,近郊方出释潜忧。

虽妨麦始二停穫,且见苗知一半收。

神岳怖民藏电雹,老松凭寺偃蛟虬。

佳游况遇从丰谶,好饰千仓待有秋。

(0)

重九以疾不能主席因成小诗劝北园诸官饮

病襟深惜好重阳,莫接郊园醉晚芳。

豪饮直输无比户,清欢全落少年场。

感时萧索休成咏,中酒无流不是伤。

猛战巨觥吹嫩菊,且陶佳节趁康强。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