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淳熙七年春帖子.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閤六首·其五》
《淳熙七年春帖子.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閤六首·其五》全文
宋 / 崔敦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生(cháng shēng)的意思:长期生存,永远存在。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急就(jí jiù)的意思:急于做事,迫不及待

金管(jīn guǎn)的意思:指权力、职位、地位等,往往与金钱利益相联系。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琅函(láng há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信的内容精美、优雅。

日影(rì yǐng)的意思:日影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侍女(shì nǚ)的意思:指女仆人或侍奉主人的女性。

云窗(yún chuāng)的意思:指高山之巅或深谷之中的窗户,比喻高远的胸怀或广博的学问。

自检(zì jiǎn)的意思:自我审查和检验

急就章(jí jiù zhāng)的意思:急于完成一件事情,草率地做事

注释
玉:贵重的玉石,这里指栏杆装饰华丽。
阑干:栏杆,庭院或宫殿中的分隔设施。
日影长:阳光照射时间长,暗示时光流逝。
云窗:云母制成的窗户,古代常见装饰材料,透光而雅致。
侍女:宫中或贵族家中的年轻女子,负责服侍主人。
昼焚香:白天点燃香料,可能是为了净化空气或营造氛围。
琅函:精致的竹木或象牙函,用于存放珍贵物品。
长生箓:道教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书,象征永生。
金管:金色的笔,形容书写工具的贵重。
急就章:匆忙写成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事务繁忙。
翻译
玉制的栏杆下,阳光斜照,显得格外漫长。
云母窗边的侍女们白天燃香,静心守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日常的画面。"玉压阑干日影长"写出了阳光透过玉制的栏杆,投下长长的光影,显得静谧而华贵。"云窗侍女昼焚香"则描绘了宫中侍女在云纹窗户边焚烧香料,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暗示着皇后的居所充满了神秘和尊崇。

诗人接下来两句"琅函自检长生箓,金管时书急就章"进一步展现了皇后的尊贵与对长生之术的追求。"琅函"指精致的玉函,"长生箓"是传说中的长生秘籍,皇后亲自检查,显示出她对永葆青春的渴望;"金管"即金质的笔,"急就章"形容书写之迅速,可能是在为祝寿文作准备,表达了对太上皇后寿辰的庆祝和尊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一角,既体现了皇后的尊贵地位,又流露出对长寿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风貌。

作者介绍

崔敦诗
朝代:宋   字:大雅   籍贯: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   生辰:1139—1182

崔敦诗(1139—1182),南宋名臣、文学家。字大雅,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崔敦礼弟。南渡后居溧阳。少有文名。绍兴年间进士。孝宗朝历任翰林权直、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等。博览群书,文词敏赡,曾受命更定吕祖谦《文鉴》所选奏议。著有《玉堂类稿》、《西垣类稿》等。
猜你喜欢

书韩苏桃花源诗后

曾闻涿郡有三坡,纳赋年年父老过。

莫认桃花源旧路,满山风雨落英多。

(0)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其十

莫倚重关护益州,时危曾困武乡侯。

谁看鸿鹄犹扶耒,人佩刀鞬早卖牛。

战斗心疲千帐冷,惊呼声乱一城秋。

老师糜饷成何事,宵旰空贻圣主忧。

(0)

送春日去桂林

人在天涯送远春,远春还送欲归人。

风光渐扫缠绵雨,云水原随淡宕身。

玉笋峰多通桂驿,木兰舟小望榕津。

祇怜花事成狼藉,那有残红上绣茵。

(0)

塞馆杂诗·其二

贫士若孤云,随风自缥缈。

或来堕檐端,或去罥林杪。

浩然太空中,聚散凭秋昊。

无依与有托,云自初不晓。

丞相吏朱云,大夫掾孙宝。

二生自标置,犹道不为好。

古之贤达人,志不在温饱。

不知古今人,何以异其道。

觅举趣为官,立意驰八表。

家人方戛釜,明日晚餐少。

何者是远谋,一饭尽千巧。

怀哉孔颜乐,乐处果不小。

饭疏食饮水,疏水具之早。

有巷有箪瓢,优游足娱老。

(0)

舟次曲江题家书后

每日扁舟向翠微,鹧鸪相唤燕交飞。

春从薄暖轻寒过,人自三枫五渡归。

西笑底须愁索米,南禅曾此话传衣。

预思樱笋登厨候,到及林园绿正肥。

(0)

西园即事

端居人迹少,槛外日初长。

春雨不成点,桃花红过樯。

闲云停作片,虚室静生香。

自笑从前拙,轮蹄为底忙。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