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刻诃林语录谢诸檀越二首·其一》
《刻诃林语录谢诸檀越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文彩才彰音信通,多君端的辨来风。

须知熊耳山头事,不在楞伽四卷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端的(duān dì)的意思:真正的,确实的,真实可信的

楞伽(léng jiā)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文彩(wén cǎi)的意思:形容文辞华丽、富有艺术感。

熊耳(xióng ěr)的意思:形容耳朵大而直立,像熊耳朵一样。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音信(yīn xìn)的意思:音信是指消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名为《刻诃林语录谢诸檀越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

“文彩才彰音信通”,开篇即以“文彩”形容佛法的博大精深,通过“音信通”表达佛法能沟通心灵,传递智慧的意蕴。这里不仅赞美了佛法的光辉与魅力,也暗示了诗人与佛法之间深厚的联系与共鸣。

“多君端的辨来风”,“多君”是对听众或读者的敬称,“端的”意为确实、确切,“辨来风”则指辨别风向,引申为理解事物的本质或洞察世事。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听众能够准确地理解佛法的真谛,如同辨识风向一样清晰明了。

“须知熊耳山头事,不在楞伽四卷中。”“熊耳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常被用来象征高远的境界或深奥的学问。“楞伽四卷”则是佛教经典之一《楞伽经》的简称,代表了佛教教义的一部分。这两句话强调了佛法的深邃与广泛,并指出真正的佛法智慧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部经典之中,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悟和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其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赞美与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佛法的智慧,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来往如梦偈

视生如在梦,梦里实是闹。

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

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

会梦无两般,一悟无别悟。

富贵与贫贱,更亦无别道。

(0)

感时

好鸟无恶声,仁兽肯狂噬。

宁教鹦鹉哑,不遣麒麟细。

人人语与默,唯观利与势。

爱毁亦自遭,掩谤终失计。

(0)

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綵翠四时新。

应知拟上屏风画,偏坐横枝亦向人。

(0)

寓居有感三首·其一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

(0)

借居

借住郊园久,仍逢夏景新。

绿苔行屐稳,黄鸟傍窗频。

(0)

即事九首·其四

衰鬓闲生少,丹梯望觉危。

松须依石长,鹤不傍人卑。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