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光漾澄潭,弄影摇疏樾。
东林和露冷,西岭随烟没。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山水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自然景物的和谐交融。
首句“试问秋所宜,宜秋惟有月”提出问题,点明主题,即秋天最适宜的景象是月色。接着,“浴光漾澄潭,弄影摇疏樾”两句,生动描绘了月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出清澈的潭水;月光轻拂,树影摇曳,投射在稀疏的树荫上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浴光”、“漾”、“弄影”、“摇”等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与自然景物互动的动态美。
“东林和露冷,西岭随烟没”两句进一步扩展画面,将视线从水面转向远方的山林。东方的山林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凉,而西方的山岭则在烟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感。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方向的自然景观,丰富了画面层次。
最后,“高阁倚吟人,撚髭逸兴发”两句,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不禁诗兴大发,倚靠在高阁之上,抚须吟诵,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里的“撚髭”是一种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细微的动作传达内心的喜悦与陶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月色下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的喜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