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瑞粟·其一》
《咏瑞粟·其一》全文
宋 / 周遇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瑞出双莲九芝何如瑞粟见明时

一根异彼禾同颖,四穗多于两岐

纪载简编未有,献诸郡国事非欺。

三年宰邑书成绩悠久难磨颂德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成绩(chéng jì)的意思:成绩指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比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或表现。

德碑(dé bēi)的意思:指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的人或事物。

多于(duō yú)的意思:超过、多于

国事(guó shì)的意思:指国家大事或国家事务。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纪载(jì zǎi)的意思:指记载历史事件或事实的文字材料。

简编(jiǎn biān)的意思:简化而成的编排或文字。

九芝(jiǔ zhī)的意思:指有很多出色的人才。

郡国(jùn guó)的意思:指地方政权或地方政权的首脑。

两岐(liǎng qí)的意思:两个分叉的道路,比喻选择困难或进退两难的境地。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双莲(shuāng lián)的意思:双莲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双倍的美好”。它表示事物双倍美好,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质优秀。

颂德(sòng dé)的意思:赞美和崇敬美德。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一根(yī gēn)的意思:指一个,表示数量为一。

悠久(yōu jiǔ)的意思:指时间长久,历史悠远。

颂德碑(sòng dé bēi)的意思:颂扬美德的碑

注释
瑞:吉祥、不寻常的好兆头。
莲:莲花,象征高洁。
九芝:九种灵芝,象征长寿和祥瑞。
瑞粟:吉祥的稻谷。
明时:清明、政治开明的时代。
异:不同。
禾同颖:稻谷的穗子与普通不一样。
四穗:四个穗头。
麦两岐:麦子的双歧穗。
纪载:记录、记载。
简编:古代书籍或文献。
献诸:献给。
欺:欺骗。
宰邑:治理地方。
书成绩:书写政绩。
悠久:长久。
颂德碑:歌颂美德的纪念碑。
翻译
祥瑞的双莲和九种灵芝出现,怎能比得过在清明盛世展现出的瑞米呢。
这根稻谷不同于普通的稻穗,它有着四个穗头,比麦子的双歧还要繁多。
这样的记载在以前的文献中从未有过,我把它献给各个郡国,并非虚言。
我在任三年,治理地方的成绩显著,这些功绩难以磨灭,将成为歌颂美德的丰碑。
鉴赏

这首宋朝周遇圣的《咏瑞粟(其一)》描绘了一种罕见的吉祥景象——瑞粟。诗中通过将瑞粟与双莲和九芝相提并论,强调了它的稀有和不凡。瑞粟的形象独特,不仅一根茎上同时结出与普通谷物不同的颖粒,而且呈现出四穗相连,超过麦子的双歧形态,显示出超乎寻常的丰饶。

诗人认为这种奇异的现象是明时(盛世)的祥瑞,前所未见于典籍记载,他将其作为珍贵的礼物献给各地官员,表达的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而非虚言。他在地方为官三年,以瑞粟的出现作为政绩的象征,认为这是值得长久铭记的荣耀,是对他的美德和政绩的歌颂。

整首诗通过对瑞粟的生动描绘和寓意,寓含了对盛世气象和个人政绩的双重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吉祥象征的重视和对社会繁荣的期盼。

作者介绍

周遇圣
朝代:宋

周遇圣,淳安(今属浙江)人(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七)。
猜你喜欢

春江曲

良工制舲舷,周回驾吴榜。

春江正花月,缓载桃根往。

观者艳若仙,中流玉箫响。

深夜江妃游,和歌鼓纤掌。

轻风吹我襟,水云激空朗。

底用员峤浮,何必支机访。

庶几鸱夷人,与话烟波赏。

(0)

新安与洪稚存

昔卧碧溪月,日对天都云。

芳樽独倾倒,扼腕无夫君。

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

转徙四五年,此间忽携手。

名山对故人,问我开怀否。

甫见藤萝花,今来荫溪路。

溪边一片石,我坐思君处。

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

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

(0)

寄丽亭·其一

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

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

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

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

(0)

访曹以南五明寺

一路是修竹,到门惟鸟声。

幽人正眠觉,稚子解将迎。

香缕断还续,道书纵复横。

昨宵雷雨急,可有毒龙惊。

(0)

花前曲·其二

水流既入海,月缺能重圆。

花落树犹在,花前人可怜。

(0)

城东李老人九十岁绘像求题

曾见乾嘉几度春,五朝幸作太平民。

东邻犹有十年长,我亦同为绛县人。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