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曲 池 宋 /王 琪 越 调 隋 家 曲 ,当 年 亦 九 成 。哀 音 已 亡 国 ,废 诏 尚 留 名 。仪 凤 终 沉 影 ,鸣 蛙 祇 沸 声 。凄 凉 不 可 问 ,落 日 背 芜 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音(āi yīn)的意思:表示悲伤的声音。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九成(jiǔ chéng)的意思:指很大的比例或数量,接近百分之九十。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鸣蛙(míng wā)的意思:指无知者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吹自擂。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亡国(wá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灭亡或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
芜城(wú chéng)的意思:指草木繁茂、城市繁华的景象。
仪凤(yí fèng)的意思:指人仪表端庄美丽,如凤凰一般优雅。
- 注释
- 越调:古代音乐曲调名。
隋家曲:隋朝时期的乐曲。
九成:极尽优美,形容音乐非常动听。
哀音:悲凉的音乐。
亡国:国家衰败、灭亡。
废诏:被废弃的皇帝命令或诏书。
仪凤:古代象征吉祥的凤凰。
沉影:消失不见。
鸣蛙:蛙鸣。
沸声:嘈杂的声音。
凄凉:冷清、悲凉。
芜城:荒芜的城市。
- 翻译
- 越调唱的是隋朝的曲子,当年它也十分动听。
悲伤的旋律已经预示了国家的灭亡,废弃的诏书却仍留下它的名字。
如同凤凰的图腾最终消失,只剩下蛙鸣的嘈杂声音。
这凄凉的景象无法再探寻,夕阳背对着荒芜的城市落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婉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怀旧情怀。"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 表示诗人对过去隋代音乐的追忆,那些美妙的旋律曾经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 强调了音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即便是美好的音乐,也无法挽救一个已经灭亡的朝代,只能留下空有其名的遗憾。
接着的 "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 则通过对比来表达出现在的荒凉与过去的辉煌。仪凤,是古代帝王车驾前导的神兽,此处形容的是昔日荣华已成过眼云烟;而鸣蛙,只剩下蛙声四起,反衬出当下的萧瑟。
最后两句 "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创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凄凉" 描述了环境的冷清,而 "不可问" 则强调了这种凄凉已经无法追问其原因或意义;"落日背芜城" 中的 "落日" 是时间流逝和光阴消长的象征,"芜城" 则是荒废已久的城池,这里用来比喻曾经繁华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