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鸡声》
《鸡声》全文
清 / 蔡见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数遍铜壶漏半欹,嘐嘐底事报偏迟。

闺人好梦三更勖,壮士雄心一剑知。

草野桥霜印外,晓风茅店月斜时。

老夫封事明朝急,听汝连番侍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草野(cǎo yě)的意思:指在草地上奔跑,形容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状态。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封事(fēng shì)的意思:指为了表彰和奖励某人或某事而写的文章或书信。

闺人(guī rén)的意思:指女子。原指家中的女眷,后来泛指女性。

壶漏(hú lòu)的意思:形容时间的流逝,光阴的消逝。

老夫(lǎo fū)的意思:指年纪大的男性,多用于自称或自嘲。

连番(lián fān)的意思:连续不断地发生或出现。

茅店(máo diàn)的意思:茅店指的是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店铺或低劣的条件。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侍儿(shì ér)的意思:指侍奉主人、服侍他人的人。

士雄(shì xióng)的意思:指有才能、有雄才大略的人。

铜壶(tóng hú)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发红,特指因害羞、生气或害怕而脸红的情况。

雄心(xióng xīn)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或抱负非常远大。

壮士(zhuàng shì)的意思:指勇敢、坚强、有胆识的人。

鉴赏

这首诗《鸡声》由清代诗人蔡见先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鸡鸣声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意蕴。

首联“数遍铜壶漏半欹,嘐嘐底事报偏迟。”以铜壶滴漏的声响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而鸡鸣声的迟到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期待。这里不仅写出了鸡鸣的时间特性,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即将到来事物的期待。

颔联“闺人好梦三更勖,壮士雄心一剑知。”将视角转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闺中女子与壮志满怀的男子。闺中女子在三更时分被鸡鸣声唤醒,或许是在提醒她珍惜梦境,或是暗示着某种未明的期待;而壮士则在鸡鸣声中感受到了剑气,激发了内心的豪情与斗志。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同一自然现象时的不同情感反应,丰富了诗歌的主题。

颈联“秋草野桥霜印外,晓风茅店月斜时。”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景图。秋草、野桥、霜印、晓风、茅店、月斜,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季节感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尾联“老夫封事明朝急,听汝连番嘱侍儿。”将视角拉回至一个更为具体的场景——一位老者在准备明日的重要事务前,倾听侍儿的多次叮嘱。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老者的谨慎与责任感,也反映了传统社会中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文化观念。

整首诗通过鸡鸣这一日常现象,巧妙地融入了时间、情感、自然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蔡见先
朝代:清

蔡见先(1855~1911),字振丰,又字启运,号应时、运时,以字行。清新竹县人。其先原籍福建同安,累世武职。蔡氏博学能文,喜兵书,好交游,时与诸名士诗文唱酬。
猜你喜欢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其十九

心知为善乐,敬傅又尊师。

国化濯衣俭,民歌赐药慈。

诵经虚玉案,奉佛冷金彝。

遗旨无穷恨,风吹遍九疑。

(0)

梅和尚节使挽词二首·其一

鏖战群奔外,申威一呼间。

功名归死事,义勇鄙生还。

矢向胡天尽,弓犹汉月弯。

君王思战苦,起冢象天山。

(0)

发枣社

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

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

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

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

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0)

续梅花百咏·其六十六药畦梅

杏林芝圃各成家,夹道栽梅又发花。

结实普同称道地,辛酸有味动人夸。

(0)

生查子

青天碧海心,下九初三约。

祗苦路程遥,不悔因缘错。

银汉练颜时,咫尺云罗薄。

一度会双星,多少填桥鹊。

(0)

踏莎行三首·其二

杨叶楼中,枣花帘下。盈盈有个人如画。

玲珑心地解怜人,嫣然一笑千愁卸。

兰桨催舟,金鞭拂马。迢迢换了天涯也。

杜郎禅榻鬓丝风,今生甘守凄凉夜。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