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秋感兴三首·其二》
《新秋感兴三首·其二》全文
明 / 王崇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殉国曾闻有数公,犯颜敢谏向来同

卫宫几见文义,伏辇还逢嵇侍中

荆棘荒凉悲夜月,蟪蛄哀怨秋风

至今箕尾光难灭,古木寒烟恨不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怨(āi yuàn)的意思:形容悲伤、悔恨的情绪。

不穷(bù qióng)的意思:没有穷尽,无限的意思。

犯颜(fàn yán)的意思:无所顾忌地做某事,不顾面子和体面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蟪蛄(huì gū)的意思:指人们坚持保守、守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几见(jǐ jiàn)的意思:见面次数很少。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来同(lái tóng)的意思:指人才或学识相近,相互吸取长处,互相比较。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侍中(shì zhōng)的意思:指官员担任皇帝的近臣,专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文义(wén yì)的意思:指言辞深奥,意境高远。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殉国(xùn guó)的意思:为国家牺牲生命。

有数(yǒu shù)的意思:有确切的数量或程度。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鉴赏

这首诗《新秋感兴三首(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崇简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殉国曾闻有数公,犯颜敢谏向来同。”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敢于直言进谏之士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数公”指的是历史上众多的忠臣良将,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生命。

颔联“卫宫几见杨文义,伏辇还逢嵇侍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对忠贞之士的怀念具体化。这里提到的“杨文义”和“嵇侍中”,分别指代了历史上的两位忠臣,他们或守卫皇宫,或辅佐君主,以身许国,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颈联“荆棘荒凉悲夜月,蟪蛄哀怨吊秋风。”转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其中,“荆棘”、“荒凉”、“夜月”、“蟪蛄”、“秋风”等意象,都蕴含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过去的追忆。

尾联“至今箕尾光难灭,古木寒烟恨不穷。”则以更加深远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箕尾”指的是星座,象征着历史的轨迹;“古木寒烟”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的担忧。

综上所述,《新秋感兴三首(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王崇简
朝代:明

(1602—1675或1678)明末清初直隶宛平人,字敬哉。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又于顺治三年成进士,授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以谙练历朝典故,为时所重。卒谥文贞。有《青箱堂文集》。
猜你喜欢

通用端午门联

蒲带荣封一品;艾旗捷报三元。

(0)

集字联

将合万类为一己;每以内观当外游。

(0)

北京番禺会馆联

云路九秋高,驱毂振缨,桂子香时来日下;

客怀三月远,停杯剪烛,木棉红处话波罗。

(0)

嘲留学生错字联

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各盖,九九还将八八除。

(0)

挽沈鹏联

为吾乡好翰林,独能争气;

是费家穷女婿,不会做官。

(0)

挽李兆受联

君恩未报,臣罪当诛,热血一腔,来世作圣朝犬马;

富贵无常,英雄安在,寒芒万丈,大星落天上鲸鲵。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