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因蓬附,故为亦蔓荣。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篱 落 间 见 凌 霄 偶 书 宋 /赵 蕃 凌 霄 何 自 名 ,缘 木 与 俱 生 。底 事 因 蓬 附 ,故 为 亦 蔓 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何自(hé zì)的意思:自己如何,自身如何
凌霄(líng xiāo)的意思:高耸入云霄的意思,形容极高或极大。
事因(shì yīn)的意思:指事情的原因或根源。
缘木(yuán mù)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树木与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没有直接的联系或关联。
自名(zì míng)的意思: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 翻译
- 凌霄花为何取名为凌霄?
它生长在树上,如同攀附于木头一样。
- 注释
- 凌霄:一种植物,因其常攀援树木而得名。
缘木:比喻依附或攀附于树木。
蓬附:像蓬草一样附着,形容植物攀附生长。
蔓荣:蔓延繁茂,形容植物茂盛生长。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篱落间见凌霄偶书》,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诗中以凌霄花为描绘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植物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凌霄何自名",开篇设问,诗人疑惑凌霄花为何取这样的名字,暗示其特性或来历引人深思。"缘木与俱生",进一步描述凌霄花依附于树木生长,展现出它攀援而上的坚韧生命力。
"底事因蓬附",诗人不解凌霄为何选择像蓬草一样依附他物,这可能寓意着它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或是寻求依靠的姿态。"故为亦蔓荣",则强调了凌霄凭借蔓延的方式得以繁盛,体现了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生存策略。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既描绘了凌霄花的形象,又寓含了诗人对其生存智慧的赞赏和对自然现象的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方书记兼简府主
我昔防江之下流,独许蔡子专军谋。
未能奏效累丝发,已复负谤丛山丘。
小范兵精思虑远,片言坐折群疑满。
幕僚无过只论功,登秩荐贤来衮衮。
上流蜀接更吴通,桑麻满里炊烟同。
鹦鹉洲前长笛晚,黄哀蕲怨何时终。
伟叔蔡兄来永嘉屡辱投赠于其归也奉俚歌为谢兼叙离索
庆历故家忠惠后,性酷喜文疏嗜酒。
飘风骤雨蛙蚓寂,草玄献颂龙蛇走。
古人道大何不容,回空赐殖同升堂。
若遇韩门亲指画,岂有不在籍湜行。
水心可怜地如掌,读罢君诗一惆怅。
文星今直正莆中,去觅掀天无底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