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拔茅(bá máo)的意思:拔掉茅草。比喻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澹台(tán tái)的意思:指平静、淡泊的心境或处世态度。
得朋(de péng)的意思:
获得同类或同道者。《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王弼 注:“西南致养之地,与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 孔颖达 疏:“西南得朋者,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阴也,今以阴诣阴,乃得朋,俱是阴类,不获吉也。”《后汉书·朱晖传论》:“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 北周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择贤方知此,传巵喜得朋。” 宋 刘克庄 《挽方孚若寺丞》诗:“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也无人。”
方相(fāng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表情或态度非常端正、庄重。
分阃(fēn kǔn)的意思:分开界限,划分阶层或界限
公事(gōng shì)的意思:指公务、公务活动。
久交(jiǔ jiāo)的意思:长期交往的朋友。
平仲(píng zhòng)的意思:指争斗的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行看(xíng kàn)的意思:观察行动,行为表现。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引类(yǐn lèi)的意思:引用类似的事物或情况来比较或说明。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 鉴赏
此诗《送朱仲文运干还蜀》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一位友人归乡的场景与诗人对其深厚友情的赞美。
首联“分阃滥曾游蜀口,得朋深喜遇坤爻”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初次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喜悦。其中,“分阃”指分界,暗示两人虽来自不同地方,却因缘分相聚;“滥曾游蜀口”则可能暗含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友人过去旅程的敬佩。“得朋深喜遇坤爻”,坤为地,象征稳重、包容,此处喻指遇到朋友如同得到大地的滋养,深感喜悦。
颔联“澹台至室必公事,平仲与人能久交”进一步赞颂友人的品质。澹台和平仲均为古代贤士,诗人以之比喻友人,强调其在处理事务时的公正无私,以及与人交往的长久与真诚。
颈联“一叶共乘夔到霅,四方相逐愈随郊”描述了友人共同旅行的经历,通过具体的场景——乘舟过江、行走郊野,展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旅途中的相伴相随。
尾联“姓名已在诸公齿,引类行看似拔茅”总结了对友人品格和影响力的肯定。诗人认为友人的名字已经为众人所熟知,其人格魅力如同拔茅连根,影响深远,引人向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情祝福,以及对友情、品德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