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藓芳成路,朱桃艳作波。
兰烟迷曲洞,花日引高萝。
向宅青山满,江园锦翼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草堂的生动画面。首句“翠藓芳成路”,以“翠藓”形容草堂周围的青苔,既显幽静又添几分生机,仿佛一条条绿色的小径蜿蜒其中,引人入胜。接着,“朱桃艳作波”一句,以“朱桃”比喻桃花的鲜艳,与前句的“翠藓”形成色彩对比,展现出春日的热烈与活力。桃花在水波中倒映,更添了几分灵动。
“兰烟迷曲洞,花日引高萝。”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草堂周围的自然美景。兰花的香气弥漫在曲折的山洞间,似乎将人引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而阳光则透过高高的松树,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温暖和生机。
“向宅青山满,江园锦翼多。”这两句转而描写草堂的主人所居之地,青山环绕,江边的园林中繁花似锦,鸟儿飞翔,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最后,“春风三月里,吹绿凤池莎。”春风轻拂,三月的季节里,凤池边的草地被吹得绿意盎然。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昨日莺啭声,今朝蝉忽鸣。
朱颜向华发,定是几年程。
故国白云远,閒居青草生。
因垂数行泪,书报十年兄。
晓发悲行客,停桡独未前。
寒江半有月,野戍渐无烟。
棹唱临高岸,鸿嘶发远田。
谁知避徒御,对酒一潸然。
东周遣戍役,才子欲离群。
部领河源去,悠悠陇水分。
笳声悲塞草,马首渡关云。
辛苦逢炎热,何时及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