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止酒》
《止酒》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五柳先生漉酒巾,萧然壁挂青春

远公此日应相笑,也学莲花里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壁挂(bì guà)的意思:指把物品挂在墙壁上,特指挂在墙上的装饰物。

东壁(dōng bì)的意思:指东方的墙壁,比喻坚固的后盾或可依靠的支持。

里人(l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也可以指内部人员。

莲花(lián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如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漉酒(lù jiǔ)的意思:漉酒是指过滤酒液,去除其中的杂质。引申为去除掉不纯正的事物,使之纯净。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五柳(wǔ liǔ)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出众,多才多艺。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远公(yuǎn gōng)的意思:指离家远行的人。

漉酒巾(lù jiǔ jīn)的意思:用来过滤酒的细布。

五柳先生(wǔ liǔ xiān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聪明才智出众,有卓越的才能。

鉴赏

这首诗《止酒》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五柳先生与远公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反思与决绝。

首句“五柳先生漉酒巾”,借用了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的典故,陶渊明以饮酒著称,而“漉酒巾”则暗示了他饮酒后的状态。这里以五柳先生的形象开篇,暗含了诗人对于饮酒的态度和思考。

次句“萧然东壁挂青春”,运用了“东壁挂剑”的典故,这里的“青春”并非指季节,而是象征着活力与生机。整句意为在东壁上挂着的不仅是剑,还有生命的活力,以此反衬出饮酒后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远公此日应相笑”,提到东晋高僧慧远(又称远公),他与陶渊明一样,都是文人与佛教的结合体。此处诗人想象远公看到自己停止饮酒的行为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既是对远公智慧的认可,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

最后一句“也学莲花社里人”,引用了莲花社的故事,莲花社是东晋时期的一群佛教徒组织,他们追求清净的生活方式。诗人自比为莲花社中人,表明自己决心效仿这些追求精神纯净的先贤,通过“止酒”来净化心灵,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饮酒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精神生活和自我净化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贺圣朝

吴淞旧雨相邻住。喜复来今雨。那时因遇。

十年艰险,剑头炊黍。

如今相见,衰颜醉酒,似经霜红树。湖山佳处。

登高望远,遍题诗去。

(0)

沁园春.寄询讲主

每忆岩房,端石玄云,宣毫紫霜。

想笔端风雨,不时萧飒,胸中渊海,无底潢洋。

枫落寒江,草生春梦,欲说天机话甚长。

知音者,有真能入室,好与连床。梅花窗下茶觞。

小团月、烹来宝乳香。

览吴淞夜月,珠江莹洁,昆山□□,□液淋浪。

不出门庭,那知世态,金玉家家要满堂。

长安市,似遗腥蝇聚,采□□□。

(0)

题内府画应制曹将军下槽马图

曹霸画马真是马,宛颈相摩槽枥下。

卓荦权奇果如此,岂有世上无知者。

朱丝不是凡马缰,天闲十二皆龙骧,曾从天子平四方。

画图彷佛馀骊黄,华山之阳春草长。

(0)

望蓬莱

无无处,大道本无言。

万法拈来则一句,强名曰道字丹仙。象帝乃根元。

真无处,妙化有无先。

不空寂无传最上,希夷微妙谷神篇。宗祖在先天。

(0)

题宋氏绿野庄

暮泊兰陵郡,朝过绿野庄。

飞花度江阔,垂柳荫门长。

扫地春阴合,梳头荷气凉。

几时重著屐,来此话沧浪。

(0)

鹧鸪天

弱丧飘流未肯归。玄关说与更增迷。

此行若遇商丘老,拚却枯髅更不疑。

先犯早,后迟迟。个中消息几人知。

东风不解传春信,李白桃红自满枝。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