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深沙走白,石秀水含清。
鱼自春来美,猿虽晓不惊。
杜若(dù ruò)的意思:形容人非常虚伪,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内心阴险狡诈。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开辟(kāi pì)的意思:开辟指开辟道路或者开创新的领域,开辟新的局面。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汀洲(tīng zhōu)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处于危险或困境之中。
肇开(zhào kāi)的意思:开创,首创
主盟(zhǔ méng)的意思:联合为了共同目标而结成的同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山自然景色的图画,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天地肇开辟”,直指创世之初的宏大场面,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壮丽格调。“江山谁主盟”则是对这自然美景的一种提问,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理想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渴望。
接着,“岸深沙走白,石秀水含清”,通过对江岸、河沙和石头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纯净的自然环境。这里“岸深”暗示了时间的悠长和历史的沉淀,而“沙走白”则是对流水不息变化的一种写照。“石秀”表现了坚实与美丽相结合的意象,“水含清”则强调了水质的澄澈。
“鱼自春来美,猿虽晓不惊”,诗人通过鱼儿在春天生长繁殖的情景,以及猿猴即使在早晨也不感到惊奇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自然界生命力旺盛而又平和安宁的氛围。
最后,“汀洲生杜若,薄欲采其英”,诗人描述了江中小洲上生长着美丽的杜若花,同时表达了想要采摘这花朵的愿望。在这里,杜若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薄欲”则是对这种追求理想境界的一种含蓄表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生动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内心世界中对于高尚与纯洁理想的向往。
仁寿宫前,豳风亭畔,帝社坛东。
正晴日高天,烟销雾敛,远山秋水,拥翠涵空。
玉带金貂,麟袍绣蟒,咫尺丹霄扈六龙。
镇日里,珍羞络绎,天语从容。底须驾鹤崆峒。
又何必、寻仙海上峰。
念际会风云,身都将相,一时文武,总是英雄。
愧我迂疏,岂堪畴伍,自分长辞紫阁中。
却谁料,今朝一笑,还共诸公。
朝回望行盖,离思绕江关。
正喜云龙相聚,公去岂心安。
莫学尧夫康济,且辨杜陵药饵,聊选马卿还。
底须访仙灶,自有活人丹。问年龄,才五十,未衰残。
况有九重眷注,能便早投闲。
从古圣君难遇,海内苍生无数,犹未免饥寒。
相看临潞水,有梦到樵山。
颓然高阜,独青青揽尽、两江江色。
浪迹偶来频吊古,台榭已怜非昔。
竹树遗墟,藤萝夕照,不见当时客。
凄凉唯有暮云,千里凝白。
闻说叔子公馀,季方才妙,曾着临川屐。
我似东坡还过海,空爱韩陵孤石。
望阙神遥,登楼梦杳,往事怀邀笛。
何时归隐草堂,山北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