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别郑生》
《中秋别郑生》全文
明 / 李梦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别离谁独免,此别是中秋

尔上袁宏艇,予登庾亮楼。

羽衣飘北槛,渔笛中流

炯炯明月那堪两地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是(bié shì)的意思:表示不同于寻常、与众不同。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炯炯(jiǒng jiǒng)的意思: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两地(liǎng dì)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很远,或者指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疏远。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渔笛(yú dí)的意思:比喻说话声音柔和悦耳,像渔夫吹奏的笛子一样。

羽衣(yǔ yī)的意思:指仙人披着的羽衣,比喻高贵、神圣的衣服或身份。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中秋别郑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郑生在中秋佳节分别的深深愁绪。首句“别离谁独免”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暗示了在这样的团圆节日里,别离尤为感伤。接下来,“此别是中秋”强调了离别的特殊时刻,中秋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他们却在此时分离。

“尔上袁宏艇,予登庾亮楼”通过两个典故,描绘了两人分别的情景:一人乘船离去,如同袁宏泛舟;另一人则登楼远望,似庾亮怀人。这里运用典故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的遥想和对彼此的思念。

“羽衣飘北槛,渔笛起中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羽衣飘动和渔笛声在江面上回荡,增添了画面的凄清与孤独。最后两句“炯炯共明月,那堪两地愁”直抒胸臆,明亮的月光下,两人的相思之情更为强烈,两地相隔的愁苦难以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哀愁,以及对团圆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李梦阳

李梦阳
朝代:明   字:献吉   号:空同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生辰:1472-1530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梅花翅·其二

翅似梅花蜘蛛形,身上如同梅花片。

如此之虫亦怪哉,满场斗胜真堪羡。

(0)

论水红色

水红须尾水红衣,白肚团员模样奇。

班点一些浑不染,傍人号作杜公儿。

(0)

王恭父出守洋州二首·其二

我怀粗忧世,所遇辄盾矛。

自公握手初,臭味一一投。

一麾咸阳边,而岂但寝谋。

应有齐人者,归此侵疆不。

小策洋州勋,不止万户侯。

(0)

谢李兼善书库寄近作

笔下陈无己,香分一瓣奇。

有孙今见嫡,得髓政忘皮。

怀旧书来日,惊人语妙时。

犹思频咀嚼,咽子百篇诗。

(0)

题尤提举惠双莲二首·其一

十年踪迹落修门,剩忆西湖菡萏风。

今日江城秋浦上,舞绡依约旧相逢。

(0)

和同年春日韵五首·其五

雄篇多幸到柴扉,祇恨空留最后枝。

收拾愧同螬食李,侯生谁复敢言诗。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