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比 干 墓 唐 /汪 遵 国 乱 时 危 道 不 行 ,忠 贤 谏 死 胜 谋 生 。一 沉 冤 骨 千 年 后 ,垄 水 虽 平 恨 未 平 。
- 注释
- 国:国家。
乱:动乱。
时:时期。
危:危险。
道:道路。
不:不。
行:行走。
忠:忠诚。
贤:贤良。
谏:进谏。
死:死亡。
胜:胜过。
谋:算计。
生:生存。
一:一个。
沈:沉睡。
冤骨:冤魂。
千:千。
年:年份。
后:之后。
垄:墓地。
水:流水。
虽:虽然。
平:消除。
恨:恨意。
未:未。
- 翻译
- 国家动乱时期道路难行,忠诚贤良的人选择直言进谏而非苟且偷生。
即使千年后的墓地里冤魂沉睡,沟壑中的流水虽然平静,心中的愤恨却并未消减。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忠良之士在国家危乱时挺身而出,直言谏诫却遭致命的悲剧场景。"国乱时危道不行"表明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正道已无法顺利传播;"忠贤谏死胜谋生"则强调了忠良之士宁愿以死相谏也不愿苟活的高尚品格。
接着两句"一沈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通过比干墓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忠臣被害后的愤慨之情。即便是千年之后,比干那被不仁君主所害的冤屈依旧无法平息,虽然外在的水流可能已经平静,但内心的怨恨却始终不能得到解脱。
诗人汪遵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忠贤之士的崇敬,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冤案的无奈与哀痛。同时,诗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忠良之士所遭遇命运的深刻同情和不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