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香子.初霁看牡丹》
《行香子.初霁看牡丹》全文
清 / 朱中楣   形式: 词  词牌: 行香子

好鸟初耕。坐老啼莺。桑鸠唤妇晚窗明。

牡丹初放,尚带微醒。看青猊白,蓬莱紫,玉楼春。

雨中过半些子新晴。闲拈小调芳卿

春归早,似笑还颦。有荼蘼伴,凌霄侣,惜花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芳卿(fāng qī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过半(guò bàn)的意思:超过一半,多于一半

看青(kàn qīng)的意思:观看草木的颜色。

凌霄(líng xiāo)的意思:高耸入云霄的意思,形容极高或极大。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桑鸠(sāng jiū)的意思:指禽鸟停在桑树上,表示停留在某个地方,不肯离去。

荼蘼(tú mí)的意思:指花卉的一种,比喻美好的事物。

小调(xiǎo diào)的意思:指小曲调,也可用来形容言辞柔和、声音低微的语调。

些子(xiē zǐ)的意思:些许、一点点

新晴(xīn qíng)的意思:指天气转好,乌云散去,阳光重新出现。

玉楼(yù lóu)的意思:指美丽华丽的宫殿或楼阁。

鉴赏

这首《行香子·初霁看牡丹》由清代词人朱中楣所作,描绘了初雨后晴朗天气中观赏牡丹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首先,“好鸟初耕。坐老啼莺。”以“好鸟”和“啼莺”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春天的使者正在唤醒沉睡的大自然。接着,“桑鸠唤妇晚窗明。”通过“桑鸠唤妇”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温馨与和谐,晚霞映照下的窗户显得格外明亮,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牡丹初放,尚带微醒。”牡丹作为春天的象征,初绽之时带着一丝清新与活力,仿佛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接下来,“看青猊白,蓬莱紫,玉楼春。”运用比喻手法,将牡丹的颜色与古代神话中的元素相联系,青猊、蓬莱、玉楼等词汇,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想象空间,也赋予了牡丹更加神秘与高雅的气息。

“雨中过半,些子新晴。”描述了雨水过后,天空逐渐放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闲拈小调咏芳卿。”在这样的环境下,词人悠闲地吟唱着赞美牡丹的小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最后,“怕春归早,似笑还颦。”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短暂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忧虑,也有对牡丹美丽容颜的留恋。“有荼蘼伴,凌霄侣,惜花人。”则点明了牡丹并非独自绽放,还有其他花卉相伴,以及词人自己作为爱花之人,对这份美好时刻的珍惜与守护。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初雨后晴朗天气中牡丹盛开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感慨。

作者介绍

朱中楣
朝代:清

朱中楣,字远山,庐陵人。明宗室议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有《石园随草》。
猜你喜欢

梦中作

少小尚奇节,无意缚圭组。

远游江海閒,登高屡怀古。

前朝英雄事,约略皆可睹。

将军策单马,谈笑有荆楚。

高视蔑袁曹,气已盖寰宇。

天未豁壮图,人空坐崩沮。

丈夫生一世,成败固有主。

要非儓儗人,未死名已腐。

夫何千载后,亦忝趋大府。

主人敬爱客,开宴临长浦。

高论极兴亡,历览穷川渚。

殷勤芳草赠,窈窕邯郸舞。

愧无登楼作,一旦滥推许。

怀哉挥此觞,别路如风雨。

(0)

闺怨·其二

欲作辽阳梦,愁多自不成。

错嫌乌臼鸟,半夜隔窗鸣。

(0)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其一

仰止高风早赋归,晚生自恨不同时。

公如岭上孤松秀,我亦松间百尺丝。

(0)

送思訦之官鳌峰

我如汝年时,昉问便江戍。

选阱如海深,望洋吁可怖。

汝今亦宜教,去作鳌峰主。

有民环百里,待汝字而抚。

何以奉宽条,何以抚黎庶。

惟公则生明,平心阅牒诉。

惟廉则寡过,莫受脂膏污。

惟勤则集事,慎勿习逸豫。

惟俭可无求,只学我清苦。

持此四字符,便是作县谱。

去家三百里,两地无多路。

安问来与往,时走一健步。

居官而民宜,暌隔非所虑。

三年课最归,可以见君父。

(0)

觉溪八景·其四潘溪夜月

溪月濯银盘,溪桥卧脩軏。

沙净碧波寒,分明见蟾阙。

(0)

赠仁上人

尘事纷如扫,僧窗对竹开。

欲酬清静债,一岁五番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