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崖石立悬深翠,万岭排空送远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巴 城 宋 /晁 公 溯 比 从 关 塞 历 巴 城 ,不 复 衣 冠 立 汉 庭 。越 巂 江 寒 嗟 独 往 ,瞿 塘 硖 险 骇 初 经 。双 崖 石 立 县 深 翠 ,万 岭 排 空 送 远 青 。久 抗 尘 容 驱 俗 驾 ,往 来 吾 亦 愧 山 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容(chén róng)的意思:指尘土弄脏了容貌,形容面容憔悴、不堪的样子。
独往(dú wǎng)的意思:独自前行,不依赖他人。
复衣(fù yī)的意思:指拿回自己的衣服,比喻恢复原状或恢复失去的东西。
关塞(guān sāi)的意思:关塞是指边境关隘或边陲要塞。也用来比喻困难重重、险阻艰辛的处境。
汉庭(hàn tíng)的意思:指朝廷、官府,也泛指政府机关。
抗尘(kàng chén)的意思:抵御尘埃的侵扰,不受世俗诱惑的清净心境。
排空(pái kōng)的意思:排空指将物体内部的空气或者其他物质排出,使其变为空虚或空洞。
瞿塘(qú táng)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山灵(shān líng)的意思:形容山中的神灵或山间的灵异之物。
俗驾(sú jià)的意思:指平常人所乘坐的马车,比喻平庸、普通的人或事物。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 翻译
- 我曾从边关要塞经过巴城,不再身着官服在汉朝朝廷出现。
感叹瞿塘峡的寒冷与艰险,这是我初次独自经历。
两岸峭壁上翠绿的石崖高悬,连绵的山脉向远方延伸,一片青翠。
长久以来,我抵抗世俗的纷扰,驾车出行,对此我心中有愧于山川之灵。
- 注释
- 关塞:边关要塞。
巴城:地名,可能指古代巴蜀地区的一个城市。
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场身份。
汉庭:汉朝朝廷。
越巂江:古代地名,今四川省西昌市附近。
瞿塘硖:长江三峡之一,以险峻著称。
石立:峭壁耸立。
深翠:深绿色。
万岭:众多的山脉。
尘容:世俗的容颜,指世俗生活。
俗驾:世俗的车马,指世俗的出行方式。
愧山灵:对山川之灵感到惭愧,表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巴城》,通过对巴城关塞和江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程体验和个人感受。首句“比从关塞历巴城”,诗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叙述了自己从边关要塞进入巴城的艰辛历程,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不易。
“不复衣冠立汉庭”表达了诗人不再身着官服在汉廷中任职的境况,流露出一种离世隐居的意味,也可能是对仕途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越巂江寒嗟独往,瞿塘硖险骇初经”,通过描绘越巂江的寒冷和瞿塘峡的险峻,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惊险,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知环境的敬畏。
“双崖石立悬深翠,万岭排空送远青”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石崖高耸,翠色深深,连绵的山脉仿佛在远方铺展,展现出巴城的雄奇与辽阔。
最后,“久抗尘容驱俗驾,往来吾亦愧山灵”表达了诗人长期远离尘嚣,驾车游历山水,自感愧对山川灵气的谦逊态度,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行旅为线索,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僧舍白牡丹二首
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
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
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
侯家万朵簇霞丹,若并霜林素艳难。
合影只应天际月,分香多是畹中兰。
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
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
次韵(一本无韵字)和王员外杂游四韵
一分难减亦难加,得似溪头浣越纱。
两桨惯邀催去艇,七香曾占取来车。
黄昏忽堕当楼月,清晓休开满镜花。
谁见玉郎肠断处,露床风簟半欹斜。
金陵遇悟空上人(上人与故相国杨公有旧)
东阁无人事渺茫,老僧持钵过丹阳。
十年栖止如何报,好与南谯剩炷香。
楚事(屈原云:目极千里伤春心。宋玉云:悲
悲秋应亦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
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