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清远之手,名为《应缘不错》。诗中探讨了佛法修行的真谛,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法法无差是正修”,开篇即点明佛法修行并无差别,关键在于正确的方法与实践。这里的“法法”指的是佛教中的各种教义和修行方法,强调了在佛法的实践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核心在于“正修”,即遵循正确的道路和原则。
“见闻从此绝漂流”,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正修,修行者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和内心的波动,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定。这里的“见闻”指的是一切外在的感知与认知,而“绝漂流”则意味着通过修行,这些外在的干扰和内心的波动得以平息,修行者的心灵得以回归本真,不再随波逐流。
“穷心未到忘心处”,这一句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深入探索。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行者需要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体验和领悟佛法的真谛。然而,“穷心”并非最终目标,而是指在探索过程中,修行者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解脱并不在于彻底忘记自我,而是在于超越自我,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觉悟状态。
“一聚根尘安得休”,最后,诗人以“一聚根尘”比喻修行者所面对的种种烦恼和障碍,强调了在修行的道路上,这些障碍并非无法克服。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修行方法,修行者能够逐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障碍,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法修行的本质和过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湖北上吴胜之运使有感而言非诗也
苍生积衅久,天欲尽杀之。
干戈杀不尽,继以大旱饥。
田野委饿莩,道路纷流离。
众人识天意,不敢加扶持。
公怀佛子性,逆天救民命。
擅移太仓粟,众拂生尘甑。
全活十万家,九州咏仁政。
逆天天弗怒,鬼神胡不恕。
白玉尚指瑕,青蝇工点素。
秋风动莼鲈,公亦思归去。
问公归去兮,苍生谁怙恃。
黄州偶成
雁叫淮南欲雪天,倚楼无味抱愁眠。
算从沧海白云际,行到黄州赤壁边。
万事忌于怀壮志,一生穷为耸吟肩。
鬓间白者休教镊,要使天知老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