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澹终辞禄,才高岂尚名。
《潘太守挽诗·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辞禄(cí lù)的意思:指官员辞去职位或官职。
家声(jiā shēng)的意思:指家庭的声誉和声望。
临川(lín chuān)的意思:指临时担任某个职务或角色。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弦诵(xián sòng)的意思:指琴师弹奏琴弦,表达出深情款款的音乐。比喻读书声音动听,有感染力。
行春(x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到来时,行走在田野间,欣赏春天的景色。
皂盖(zào gài)的意思:指人的头发白得像皂盖一样。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 鉴赏
这首挽诗描绘了一位太守在临川郡的政绩与品德。首句“昔在临川郡,行春皂盖荣”点出太守曾在此地任职,以春日之行彰显其治理之功,皂盖象征其尊贵与威仪。接着“桑麻千里绿,弦诵万家声”两句,以绿意盎然的桑麻和传颂四方的读书声,展现了太守治下的繁荣景象与文化氛围。
“意澹终辞禄,才高岂尚名”则揭示了太守淡泊名利、才华横溢却无意于追求高位的特点,表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最后,“至今城下水,人比使君清”以城下之水比喻太守的清廉品质,表达了人们对太守品德的长久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赞语,不仅歌颂了太守的政绩与品德,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与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