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怨(āi yuàn)的意思:形容悲伤、悔恨的情绪。
大宗(dà zōng)的意思:大规模、大量的事物或财富。
苗裔(miáo yì)的意思:指后代子孙繁衍生息的意思。
南楚(nán chǔ)的意思:指被困于南楚国,形容陷入困境、境地艰难。
三闾(sān lǘ)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德行高尚的人。
汤沐(tāng mù)的意思:指人们在冬天洗澡或沐浴时,用温热的汤水浸泡身体,使身体得到温暖的同时也能保持清洁。
田庐(tián lú)的意思:指农田中的小屋,比喻贫寒简陋的住所。
香草(xiāng cǎo)的意思:形容人品质高尚、品行端正。
一姓(yī xìng)的意思:指同姓的人,也可指同一家族的人。
逐臣(zhú chén)的意思:指逐个赶走官员,特指君主对官员进行清洗、整顿或清除异己。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奉答于畏之枉顾沙亭之作(其二)》中的一节,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
“一姓分南楚,三闾此大宗。”开篇即点出主题,以“南楚”和“三闾”为背景,暗示了诗中所要赞颂的人物与楚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一姓”指的是楚国的姓氏,“三闾”则是指屈原,他是楚国的大夫,也是楚国文化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及其家族在楚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君寻苗裔至,礼向逐臣恭。”接着,诗人提到有人前来寻找屈原的后代,并恭敬地对待他们,这反映了后人对屈原及其家族的尊重与怀念。这里的“苗裔”指的是屈原的后代,而“逐臣”则可能是指被放逐的屈原,这里用“逐臣”来泛指屈原,表达了对屈原不屈不挠精神的敬佩。
“汤沐多香草,田庐绕碧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屈原的后代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充满香气的地方,周围环绕着碧绿的山峰。这里的“汤沐”可能是指沐浴,也可能是对屈原后代生活条件的一种美好想象,暗示了他们生活的富足与舒适。
“遗音哀怨在,愁杀竹枝侬。”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作品中哀怨情感的共鸣,以及对屈原命运的深切同情。这里的“遗音”指的是屈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哀愁与悲愤之情。“愁杀竹枝侬”则是一种比喻,将屈原的哀愁比作能让人感到忧愁的竹枝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作品中情感的深刻感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屈原及其后代生活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屈原作品中情感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对屈原及其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命运的深切同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六簪梅
弄月黄昏,封霜清晓,数枝影堕溪滨。
化工先手,幻出一番新。
片片雕酥碾玉,寒苞似、已泄香尘。
聊相对,畸人投分,尊酒认荀陈。
吾年,今老矣,佳人薄相,笑插林巾。
愧苍颜白发,回授乌云。
玉镜台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颦。
君知否,寿阳额上,不似鬓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