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赋得鲁司寇诗》全文
- 鉴赏
此诗《假作赋得鲁司寇诗》由上官仪在隋末唐初时期所作,虽未直接提及,但其内容蕴含深意,展现了儒家伦理与道德观念的深刻探讨。
首句“隐见通荣辱”,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态炎凉,人应当在显隐之间,通达于荣辱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接着,“行藏备卷舒”则进一步阐述了人在行事与隐退之间的平衡,强调了个人行为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避席谈曾子”一句,借用了孔子弟子曾参的故事,强调了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礼仪与道德规范,体现了对先贤智慧的尊崇与传承。“趋庭诲伯鱼”则以孔子教导儿子伯鱼为例,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长辈对晚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引用儒家经典故事,表达了对个人修养、社会道德、家庭责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