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鞍马(ān mǎ)的意思:鞍马是一个指代骑马的动作,也可用来比喻人的姿态或能力。
卑逊(bēi xùn)的意思:指谦逊、谦卑、不自大、不傲慢的态度。
北渚(běi zhǔ)的意思:北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意为北边的渚。引申为指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倡优(chàng yōu)的意思:倡导优秀,提倡卓越。
城隅(chéng yú)的意思:指被困在城墙角落的人,比喻处境困难,无法脱身。
大宅(dà zhái)的意思:指大而豪华的住宅或宅第。
地光(dì guāng)的意思: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的现象。也比喻明亮的光线。
歌舞(gē wǔ)的意思:形容欢乐繁盛,喧闹热闹。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家人(jiā rén)的意思:指亲属、家庭成员。
佳丽(jiā lì)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节行(jié xíng)的意思:指行为端庄,言语谨慎,举止有礼。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列肆(liè sì)的意思:指摆设架势,摆阔、炫耀自己的财富、地位等。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貌言(mào yán)的意思:指外貌和言辞不相符合,形容人表面上说话很好听,但实际行动却与言辞不符。
茅堂(máo táng)的意思:茅堂指的是简陋的茅草房,用来比喻贫苦人家的住所。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芟夷(shān yí)的意思:芟夷是一个古代的农业词语,意为除掉杂草和野草。在成语中,芟夷引申为除去邪恶、不良的事物,清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上帝(shàng dì)的意思:指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
生理(shēng lǐ)的意思:指人体的生命机能和生物学特性。
习坎(xí kǎn)的意思:指人们习惯于陷入某种困境或不良境地,难以自拔。
义方(yì fāng)的意思: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贞刚(zhēn gā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坚定,性格刚毅坚定,不易动摇。
- 鉴赏
这首元代杨弘道的《城隅有一士》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首句“南山一何高,北渚青茫茫”以山之高峻和水之辽阔,为背景设置了广阔的地理环境。接下来,“可怜佳丽地,荆棘三十霜”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凉景象的惋惜,三十载的荆棘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
“芟夷营大宅,列肆来群商”展现了过去的热闹与商业繁荣,然而这些都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倡优日歌舞,鞍马照地光”的奢靡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描绘,暗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笔锋一转,引出主角——“城隅有一士”,他身处破败之中,住在“垝垣缭茅堂”。尽管生活困苦,他却“习坎失生理,家人知义方”,坚守正道,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貌言外卑逊,节行中贞刚”进一步刻画了他的内在品质,外表谦逊,内心坚韧。
最后两句“荒凉众所弃,上帝歆其香”揭示了这位士人的孤独与坚守,他的美德犹如馨香,在荒凉中独树一帜,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赞扬了在世俗浮华中保持高尚节操的君子形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