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怜西北将,持檄漫登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敌楼(dí lóu)的意思:指敌人的据点或要塞。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广州(guǎng zhōu)的意思:指广阔、辽阔的地方。
海岸(hǎi àn)的意思:指海洋的边缘地带,也比喻事物的边缘或极限。
河流(hé liú)的意思:河流是指大自然中形成的、由水流组成的河道。在成语中,河流常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流动、变化或者人们的生活状态。
贾竖(jiǎ shù)的意思:指人物贾竖在道义上做事不正,为人不诚实的意思。
窥戎(kuī róng)的意思:窥视敌人的军队。
戎旆(róng pèi)的意思:指战争中的旗帜,也泛指军旅事务。
儒生(rú shēng)的意思: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炎飙(yán biāo)的意思:形容热气猛烈地吹动,也比喻情绪激动或言辞激烈。
-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广州遭遇叛乱兵犯的情景,展现了战乱中社会动荡的景象。首句“粤徼烽烟起”开篇即点出边疆烽火四起,预示着战事的爆发。接着“炎飙薄广州”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叛军的攻势如热风般逼近广州城,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氛围。
“霾云迷海岸,腥浪激河流”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叛军入侵后,乌云遮蔽海岸,腥风血雨般的海浪与河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混乱与恐怖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的深切忧虑。
“贾竖窥戎旆,儒生俯敌楼”则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各阶层在战乱中的不同反应。商人(贾竖)可能在观望形势,寻找机会;而读书人(儒生)则可能在敌楼下低头沉思,思考对策或哀叹时局。这一对比,既反映了社会的分化,也体现了作者对不同群体在危机面前表现的洞察。
最后,“更怜西北将,持檄漫登舟”表达了对西北将领的同情与感慨。在这样的战乱中,即使身负重任的将领,也可能感到无力回天,只能徒劳地登上小舟,象征着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悲哀。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乱中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场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