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将入楚,秣马识曾游。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村父(cūn fù)的意思:村庄的父亲,指村子里的老人或有威望的人物。
鄂王(è wáng)的意思:指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人。
飞鸿(fēi hóng)的意思:指雄鹰飞翔的姿态,形容才华出众、志向远大的人。
风土(fēng tǔ)的意思:指地方的风俗、习惯、特色等。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秣马(mò mǎ)的意思:指给马匹喂食,比喻给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条件。
日照(rì zhào)的意思:阳光照射、明亮。
沈宋(shěn sòng)的意思:指古代楚国大夫沈尹房与宋国大夫子罕之间的友好关系。
宋玉(sòng y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失去原有的光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渔樵(yú qiáo)的意思:渔樵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渔”和“樵”。渔指的是捕鱼,樵指的是伐木。渔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从事渔业和樵业的生活。
村父老(cūn fù lǎo)的意思:指村庄中年长的男性,也泛指乡村老人。也用来形容人们对乡村老人的尊敬和敬重。
宋玉宅(sòng yù zhái)的意思:指人生地位高贵、富有,生活奢华舒适。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孙蔚的《将至应山》描绘了诗人即将进入楚地应山时的情景。首联“前山将入楚,秣马识曾游”写诗人骑马前行,沿途山势逐渐变化,勾起了他对往昔游览的记忆。"秣马"一词,形象地展现了他准备充分,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
颔联“风土渔樵旧,江村父老留”进一步描绘了应山的风土人情,渔夫樵子的生活依旧如昔,而江边的村民对他这位故人热情款待,流露出淳朴的人情味。
颈联“苔沈宋玉宅,日照鄂王楼”借古迹抒怀,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宋玉的居所被青苔覆盖,鄂王楼在阳光下显得孤独,寓言着昔日繁华已逝。
尾联“眼底飞鸿在,还须郑侠谋”以眼前飞鸿为喻,表达诗人深思熟虑的态度,暗示自己虽身处异乡,但仍需像郑侠那样积极谋划,为当地的发展尽一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责任的担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观送迎有感
来车去马何纷纶,城西三日吹沙尘。
道旁鹤立乱青紫,千骑夹毂弓刀陈。
共誇官军势雄盛,腰下黄金大邦印。
旧人桃李已成蹊,新尹号令风云驰。
迎新争勤送争远,相劝行行畏天晚。
西风折柳翠不禁,落日转旗红半掩。
别筵泪粉犹沾衣,旌旗画戟重光辉。
堂前昨夜语离燕,朝来贺厦成欢飞。
江南陌上多芳草,长短亭边贵人老。
君不见田间有客徒步归,年比使君白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