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题节庵师与某人书后》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节庵师与某人书信内容的深刻感悟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
首句“道广能周古所难”,意味着真理或道德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在古代乃至现在都是难以达到的境界。这句诗赞扬了节庵师在道德和知识上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真理追求的不懈努力。
次句“重披遗札剧辛酸”,描述了阅读节庵师遗留书信时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遗札”指的是已故之人的遗书或遗稿,“重披”则表示反复阅读,而“剧辛酸”则表达了阅读过程中深深的情感触动和哀伤之情。
第三句“不须更说人亡恨”,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悲欢的情感态度。这句话暗示了即使节庵师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和智慧仍然能够给予人们力量和启示,使得人们对他的怀念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哀痛之中。
最后一句“足慰平生是盖棺”,则是对节庵师一生贡献的高度肯定。这里的“盖棺”通常指一个人去世后,棺材盖上,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句话意在强调,节庵师的一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慰藉,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成为他人生价值的最好证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节庵师高尚人格和卓越成就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愁春未醒.青儿曲有引
千金不惜,歌舞教成。
似燕离巢后,呢喃犹作画梁声。
自分年踰,弦索笙箫让后生。
今宵何事,重闻呼唤,几度如醒。
欲奏清音,花檀乍拍,泪已盈盈。
幸得非牙郎买绢,不受伊轻。
但觉歌馀,芦花枫叶满中庭。
最堪怜是,卿犹既嫁,我未成名。
沁园春.春夜饮宫半村素涛山房
岁岁扁舟,浪迹他乡,今又吴陵。
喜君家兄弟,尊前具在,当年台榭,月下重登。
隔座藏钩,分曹射覆,小槅玲珑午夜灯。
光遥射,见玉兰枝上,花白于冰。春天酒价初增。
羡玉碗、香浮竹叶澄。
恰臣犹未醉,还能一斗,君如不惜,更给三升。
馋更思羹,饥还索饼,琐琐应教小妇憎。
聊相戏,想欲眠时候,娇困腾腾。
三姝媚.四月十四日病起,偶过咫村,回忆年时吟事甚盛,此时好梦难寻,孤游易感,不知来者之何如今也。赋寄叔问苏州、叔由芜湖
东园花下路。记盟香年时,倦赓零句。
病起心情,洗芳林厌听,夜来风雨。
开到将离,春自老、无人为主。
蝶闹蜂喧,遮莫纷纷,总过墙去。杜宇催人休苦。
问废绿迷津,劝归何处。
花影吹笙,敞画帘空忆,月明前度。
那得流光,将恨与、颓波东注。
目断停云霭霭,清琴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