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执馀公在,交期刘宋间。
九原终不负,卅载邈难攀。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联“师执馀公在,交期刘宋间”以“师执”和“余公”称呼逝者,显示了对其身份与地位的尊重,同时提到“交期刘宋间”,暗示逝者与诗人之间有着深厚的交往历史,如同古代文人之间的友谊一般深厚久远。
颔联“九原终不负,卅载邈难攀”中,“九原”是中国古代对地下世界的称谓,这里借指逝者已归于安息之地;“不负”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生前承诺或期望的铭记与实现;“卅载”即三十年,强调了逝者与诗人相识相知长达三十年之久,这份友情的长久与深厚可见一斑;“邈难攀”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逝去的不可逆转,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难以忘怀的情感。
颈联“贱子蒙湔祓,凋晨慰往还”中的“贱子”是诗人自谦之词,表明自己虽为晚辈,但得到了逝者的关怀与教诲;“蒙湔祓”意为受到洗涤与净化,这里指在逝者的影响下,诗人的内心得到了升华;“凋晨”可能是指清晨的衰败景象,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慰往还”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回忆与逝者往来的日子来获得心灵的慰藉。
尾联“独惭虚一诺,欠写鹿门山”中,“独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与遗憾,因为未能完全履行对逝者的承诺;“一诺”指的是对逝者的某个承诺或约定,未能完全兑现;“鹿门山”是中国古代文人隐居之地,这里可能象征着逝者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或精神寄托,诗人表达了未能为逝者完成这一心愿的歉意。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履行承诺的内疚与遗憾,体现了深厚的人情与文人之间的友谊。
白云萦山腰,城郭附山足。
出城一回眺,云散峰可瞩。
磴道何盘纡,迢迢上空曲。
阴晴景则殊,峰峰互相续。
阴崖积铁黑,晴峦淡蛾绿。
中敞玉女居,金碧炫人目。
我闻古玉检,俯拾犹可读。
安得陟其巅,林间踏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