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客居的心情郁郁难以舒展,年老又身处京城的尘嚣中,更少欢乐。
远方的梦境虽然归来,但窗户依旧漆黑,杏花开放在寒冷的五更时分。
- 注释
- 客怀:客居的心情。
耿耿:心情郁结,难以舒展。
自难宽:自己难以宽慰。
老:年老。
傍:身处。
京尘:京城的尘嚣。
鲜欢:少有欢乐。
远梦:远方的梦境。
已回:已经归来。
窗不晓:窗户依旧漆黑。
杏花:杏花。
同度:一起度过。
五更寒:寒冷的五更时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卢蹈的《绝句》,它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怀念故土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让人读之有如临其境。
“客怀耿耿自难宽”,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旅居他乡的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深切和难以排遣。这份思乡之情,如同心头的一块重担,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里的“耿耿”形容的是那种内心深处的忧郁与不舍,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无尽的情感。
“老傍京尘更鲜欢”,则是诗人虽然身处繁华都市,但对于那些能够勾起他乡愁的景物和细节,却有着一种特别的留恋。这里的“老傍”可能指的是年长的市井百姓,他们的生活态度或许给了诗人某种安慰。而“京尘”则是对京都尘世的统称,它既包含了城市的繁华,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诗人对于这些能够唤起他乡愁的情境,感到更加新鲜和喜悦。
接下来的两句,“远梦已回窗不晓,杏花同度五更寒”,则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描绘。诗中的“远梦”可能指的是那些关于故乡的遥远记忆,而这些记忆已经悄然回到了心灵的深处,如同窗外的夜色,静谧而不为人知。“杏花”在这里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一个寄托。五更,即是黎明前的最后一个时辰,是一天中最冷清的时刻。这两句诗通过对梦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强化了诗人的孤寂与寒冷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勾勒出了一幅游子思乡图。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也让读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慈竹图诗余邦臣使便捧封制寿于慈闱因寓意焉
竹生子,子生孙,竹生子孙孙转蕃。
是曰慈竹为竹元。历历凤啄实,磊磊猫蹲根。
恶草恶木天所髡,霜晨雪夕褫冠裈。
此时独亭亭,窸窸风叶翻。浮埃脱落净瘢痕。
冬寒不为寒,春温不为温。大哉天地无怨恩。
此竹者,地势坤,图长存。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其一
阳山高哉几千丈,箭缺遥瞻在天上。
一朝置我箭缺傍,坐觉诸山皆退让。
太湖汀滢平于杯,夫椒包山近相并。
山腰鸟道何盘盘,十步九折行且叹。
昌黎正逢衡岳霁,太白休歌蜀道难。
夫差悔悟苦不早,公孙白骨缠荒草。
子胥伯嚭两丘墟,天地茫茫人易老。
划然长啸来悲风,一杯敬酬浮丘公。
何时借我绿玉杖,从此拄过扶桑东。
诗成西日下山去,回视山椒但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