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齐卓茂,我亦怖阎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刍荛(chú ráo)的意思:指粗浅、肤浅的学问或见识。
公众(gōng zhòng)的意思:指大众、群众、人群。也指广大民众的意见、观点等。
吉语(jí yǔ)的意思:吉祥的话语或语言。通常用来祝福或表达美好的愿望。
流光(liú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亮流动、闪烁不定。
疲俗(pí sú)的意思:
衰败的风俗。《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 宋 司马光 《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 元 曹之谦 《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逝波(shì bō)的意思:逝去的波浪,比喻事物的瞬息即逝或一去不返
阎罗(yán luó)的意思:指地府的神明,也指死神,用来形容死亡或死神的形象。
诏旨(zhào zhǐ)的意思:指皇帝的命令和旨意。
种德(zhòng dé)的意思:种植美德、培养品德。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追科(zhuī kē)的意思:追求学问、追求知识
- 翻译
- 农夫口中的好消息传来,皇帝的命令放缓了追讨
疲惫的风俗如今应当恢复,大众对此期待已久
谁能像卓茂那样公正,我亦惧怕地狱的审判
种植美德没有多余之事,只有让时光流逝
- 注释
- 刍荛:农夫。
传:传递。
吉语:好消息。
诏旨:皇帝的命令。
缓追科:放缓追讨。
疲俗:疲惫的风俗。
当复:应当恢复。
众:大众。
所多:期待已久。
齐:与...相比。
卓茂:古代公正官员。
阎罗:地狱的主宰,此处比喻严厉的审判。
种德:种植美德。
馀事:多余的事情。
流光:时光。
逝波:流逝的江水,象征时间。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灼所作,名为《答伯秋(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刍荛传吉语,诏旨缓追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交流吉祥的话语来传达美好的心愿,并希望宽容以待,对过失给予时间去改正。刍荛,古代指的是朋友间的书信;诏旨,意指皇帝的命令,这里借指对朋友的劝告。
"疲俗今当复,诸公众所多。"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道德修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疲俗,指的是世事的劳累;今当复,意味着现在应当回归到正确的道德标准。
"谁能齐卓茂,我亦怖阎罗。" 这两句诗人自比为不能像古代圣贤那样完美无缺,即使自己有所追求,也会对自己的不足和可能犯错感到恐惧。齐,指的是追赶、达到;卓茂,形容德行高尚的人物;怖阎罗,阎罗即是地狱的主宰,这里表示对做不到位的恐惧。
"种德无馀事,流光付逝波。"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修养道德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超脱世俗的愿望。种德,即是播种美好的品德;无馀事,指的是没有其他杂念;流光,即是时间的流逝;付逝波,是将自己的精神追求交给时间的流逝。
王灼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伯秋的答复,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提升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自我反省和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枝投石声彭觥。
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浮云散萦绕。
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
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
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象九夏尤清寒。
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
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先公有浮山诗因忆旧游敬步原韵.陆子岩前竹下
会圣多胜迹,幽窅景益奇。
霜皮挺老树,女萝相蔽亏。
萧萧青琅玕,古澹绝世姿。
疏影荡微风,湘波泛涟漪。
徒存高衲偈,剩有名贤诗。
九带寻遗踪,峭壁空厜㕒。
长松落子声,如闻仙人棋。
空明浩啸廊,想像跏趺时。
蜕骨体自轻,世人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