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珍所作的《偈三十五首》中的第十八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场景,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世俗之人忙于世俗事务,被时间的十二个时辰所驱使,而老僧则能顺应自然,自在地运用这十二个时辰,暗示出僧人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牧童岭上一声笛",这一句引入了田园生活的元素,牧童悠扬的笛声打破了山岭的寂静,增添了生动与趣味。
"惊起群鸦绕树飞",最后一句描绘了群鸦被笛声惊动,纷纷围绕着树木飞翔的情景,动静结合,画面生动,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僧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感,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入松.咏圃中牵牛花
瑶阶如水露华凉。才放锦栏长。
牵丝不恨银河远,背西风、自系明珰。
多少星帱鸯泪,新来染遍罗裳。小庭摇影伴垂杨。
霞晓绚幽妆。团栾巧似天钱样,结相思、碎织秋香。
梦醒难寻琼佩,一生惯避斜阳。
玉蝴蝶.秋宵不寐,灯下偶成
一夜西风萧瑟,天涯芳草,定自阑珊。
才了春愁,秋恨又上眉端。
漏迟迟、声低易断,灯黯黯、花小难圆。起凭栏。
月华满地,寒透屏山。年年。
鸟啼花落,旧游如梦,旧梦如烟。
对酒当歌,镜中非复少时颜。
碧霄迥、琼楼何处,红桥远、玉笛谁边。不成眠。
且将苦语,谱入哀弦。
换巢鸾凤.咏烛
暝色初临。正金荷灼灼,凤胫沈沈。
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
光翻金粟,影动琼林。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
瘦沈。踌躇甚。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
金钥传时,玉堂㸐处,对对红酥翠沁。
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
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