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尚宝寄文正公遗书至》
《李尚宝寄文正公遗书至》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死后谁知尚有书,符台缄至益沾裾。

曾知此意吾多负,敢谓今人不如

春服从游诸子在,夜堂歌咏几年馀。

篝灯再检平生藁,秋雨江南索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春服(chūn fú)的意思:指春天穿的衣服,比喻物品或事物的更新换代。

从游(cóng yóu)的意思:指行动自由,不受拘束。

符台(fú tái)的意思:指古代官员任职时所使用的印章和文书。

服从(fú cóng)的意思:顺从他人的意愿或命令,听从指挥。

歌咏(gē yǒng)的意思:用歌声表达赞美、颂扬或歌颂的意思。

篝灯(gōu dēng)的意思:篝灯是指在夜晚点燃的篝火或灯火。在成语中,篝灯比喻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指夜以继日地学习。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秋雨(qiū yǔ)的意思:秋天的雨。

人我(rén wǒ)的意思:指人与自己无法分开,形容人与自己的关系密切,无法割舍。

索居(suǒ jū)的意思:独自居住,没有伴侣或亲人陪伴。

诸子(zhū zǐ)的意思:指各种学派或学说。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李尚宝寄文正公遗书至》。邵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李尚宝逝世后仍寄来珍贵书籍的感慨,以及对文正公(可能是指宋代名臣范仲淹)遗书的珍视。

首联“死后谁知尚有书,符台缄至益沾裾。”点明了主题,死者虽已逝去,但其留下的书籍却如同遗珠,令人感慨。书籍被精心封存送来,更显其价值与哀思。

颔联“曾知此意吾多负,敢谓今人我不如。”诗人自省,过去未能充分理解并珍惜友情与知识的传递,现在面对友人的遗物,深感愧疚,不敢自诩能超越古人。

颈联“春从游诸子在,夜堂歌咏几年馀。”描绘了友人生前与他一同游历、欢聚的情景,以及夜晚共读、高歌的时光,这些回忆充满了温馨与怀念。

尾联“篝灯再检平生藁,秋雨江南叹索居。”诗人再次点燃灯火,翻阅友人留下的书籍,心中充满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孤独生活的感叹。在江南的秋雨中,这份情感显得尤为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邵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闻八禽言·其二

泥滑滑,朝复昏,雨潺潺,难出门。

山居无人来,径路渐芜没。

征夫万里重行行,白日九天呼不出。

(0)

春江吟

幽心一逝动千里,梦底春天渺春水。

水阴台榭蘋花深,深绿漂岚湿莺尾。

莺啼二月无怨声,初杨窈袅能媚情。

迤江晨岫六七叠,黛云摺作屏风青。

美人罗帏愁未醒,酒边烟语沈玉筝。

玉筝罢弹天水静,帘影摇摇乱帆影。

茫茫潮去鸥不知,恻恻风来燕能省。

(0)

咏荷

溽暑正炊花自净,荷风微动我初凉。

乍迎旭日香浮水,还映晴霞锦满堂。

佛法早参莲品净,梦缘空系藕丝长。

从今好把灵根种,一点清心问碧苍。

(0)

论诗·其十二

派出长空色过之,奇花无数绕蟉枝。

邺侯自抱飞仙骨,不作姚黄魏紫诗。

(0)

圆明园四十景诗·其三九州清晏

昔我皇考,宅是广居。旰食宵衣,左图右书。

园林游观,以适几馀。岂繄廊庙,泉石是娱。

所志维何,煌煌御书。九州清晏,皇心乃舒。

肯构孰责,继序在余。业业兢兢,奉此遗模。

一念之间,敬肆攸殊。作狂作圣,系彼斯须。

谓天可畏,屋漏与俱。谓民可畏,敢欺其愚。

六膳八珍,牣乎御厨。念彼沟壑,曷其饱诸。

水榭山亭,天然画图。瞻彼茅檐,痌瘝切肤。

慎终如始,前圣之谟。呜呼小子,毋渝厥初。

(0)

薝卜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