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出 郊 访 沈 洞 主 一 首 宋 /王 阮 抖 擞 尘 埃 暂 出 郊 ,一 藤 行 访 羽 人 巢 。风 翻 翠 浪 催 禾 穗 ,秋 放 殷 红 著 树 梢 。万 里 家 山 怀 五 老 ,各 年 活 计 却 三 茅 。明 朝 便 好 乘 风 去 ,不 学 浮 屠 更 打 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好(biàn hǎo)的意思:便利,方便。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乘风(chéng fēng)的意思:乘风指顺风而行,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来取得成功。
翠浪(cuì làng)的意思:形容湖泊或海洋上的波浪翻滚,犹如翡翠一般美丽。
打包(dǎ bāo)的意思:指将物品整理好,用包装材料包装起来。
抖擞(dǒu sǒu)的意思:形容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禾穗(hé suì)的意思:禾穗是指稻谷、麦子等农作物的结实部分,也比喻人们勤奋努力后获得的丰硕成果。
活计(huó jì)的意思:指能够带来收入的工作或生计。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秋放(qiū fàng)的意思:指秋季时植物的叶子逐渐凋零、脱落,大自然进入萧瑟的季节。也用来比喻人事物的消亡、衰败或事物的结束。
三茅(sān máo)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三种茅草,也比喻虚伪、假装。
树梢(shù shāo)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点,也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
五老(wǔ lǎo)的意思:指五位年长的长者,也可指五个有经验的人。
殷红(yān hóng)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红,鲜艳夺目。
羽人(y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翅膀的人,比喻有出众才能的人。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出郊游玩并拜访友人的诗作。开篇“抖擞尘埃暂出郊,一藤先访羽人巢”表达了诗人摆脱尘世纷扰,临时决定出门探访自然之美,并且直奔友人沈洞主的居所。这里的“抖擞尘埃”用来比喻摆脱烦恼,而“一藤先访羽人巢”则描绘了诗人急切寻找朋友之情。
接着,“风翻翠浪催禾穗,秋放殷红著树梢”生动地描绘了郊外的景象。秋风吹拂,使得绿色的波浪翻滚,促使谷物成熟;同时,秋天的枫叶呈现出深沉的红色,点缀在树枝上。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豁达。
“万里家山怀五老,千年活计却三茅”则流露出诗人的胸襟和对古人智慧的追思。这里提到的“五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仙人或高寿之士,而“三茅”可能是指历史上的隐逸之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悠久传统和高洁品格的尊崇。
最后,“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则显现出诗人的超脱心态。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愿意像鸟儿一样随风而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中“浮屠”(即佛塔)这一形式主义的批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