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怪石(guài shí)的意思:指形状奇特、异常的石头。
篁竹(huáng zhú)的意思:篁竹是指竹子的一种品种,也用来比喻人才出众、品德高尚的人。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日西(rì xī)的意思:指太阳落下的方向。
上路(shàng lù)的意思:开始旅程或行动
使客(shǐ kè)的意思:使人感到客气、热情招待客人。
湘江(xiāng jiāng)的意思:指激流勇进,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鹧鸪(zhè gū)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相得益彰,互相依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林前怪石起参差”,以“参差”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林前怪石错落有致的姿态,既突出了石头的奇特形状,又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原始野趣。这里的“怪石”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暗示了环境的险峻与神秘。
次句“篁竹丛深使客疑”,通过“篁竹丛深”这一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茂密的竹林之中。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为后文的氛围营造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如过潇湘江上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仿佛引导着人们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潇湘江的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图景。
最后一句“鹧鸪啼罢日西时”,以鹧鸪的啼鸣作为结束,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更通过“日西时”的时间点,巧妙地将一天的结束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联系起来。鹧鸪的啼叫,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之美的山水世界,又蕴含着诗人深邃情感的艺术空间。它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也体现了他们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丁亥九月十六夜偕李监仓宿龙卧山中听雨看月同时事也所谓鱼与熊掌兼得之赋诗一篇以纪其事
相唤此山来,狂风吹我衣。
把酒桂花下,山云片段飞。
掩门雨初滴,开门月还上。
倚树看月明,半山闻雨响。
人间有佳景,诗句颇发越。
何曾似今夕,听雨还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