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其五十二》
《宫词·其五十二》全文
宋 / 王仲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朝班(cháo bān)的意思:指早晨上班,也泛指每天定时上班。

当面(dāng miàn)的意思:指在面对面的情况下,直接或当着对方的面进行某种行为或交流。

法部(fǎ bù)的意思:法律不追究一众人的责任,只追究个别人的责任。

非烟(fēi yān)的意思:非烟指的是没有烟雾,没有烟火的意思。

馥郁(fù yù)的意思:形容花草香气浓郁,也用来形容文辞、音乐等美好的气息。

内朝(nèi cháo)的意思:指朝廷内部的事务,也可指朝廷内部的官员。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圣颜(shèng yán)的意思:指容貌端庄美丽,庄重肃穆。

献寿(xiàn shòu)的意思:献上长寿的祝福

先引(xiān yǐn)的意思:在行动之前先引起对方的注意,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岳神(yuè shén)的意思:指岳飞,形容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翻译
山神亲自捧着南山献上,香气浓郁非烟雾般环绕在圣洁的容颜。
音乐部门的歌声催促着献上祝寿之礼,宫门首先引导朝廷官员进入内廷
注释
岳神:指山神,可能是对皇帝的尊称。
南山:象征长寿或丰饶的山,常用来寓意君主。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非烟:非人间烟火,形容香气高雅。
圣颜:神圣的面容,指皇帝。
法部:古代官署名,负责音乐和礼仪。
笙歌:笙和歌,指宫廷音乐。
献寿:献上祝寿的仪式。
閤门:宫门。
内朝班:宫廷内部的官员队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仲修的作品,名为《宫词·其五十二》。诗中描绘了一场皇帝举行仪式的壮观场景。

"岳神当面捧南山"一句,以岳神(可能指某座山脉的神灵)作为主体,将南山呈现在天子面前,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这里的“馥郁非烟”则是对圣颜周围环境的一种描写,意味着没有任何尘世的烟雾能够干扰到这份庄重。

"法部笙歌催献寿"一句,则转向了仪式本身,法部可能指的是负责礼乐的官署,而“笙歌”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和合唱。这里描述的是在这种音乐声中,人们急切地为皇帝祝寿。

最后,“閤门先引内朝班”一句,则描绘了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宫门的开启以及朝臣们被引入殿内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朝堂上的排场,更体现出君臣之间严格的等级秩序。

整首诗通过对视觉、听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皇权的威仪和宫廷生活的奢华,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对于礼制的重视。

作者介绍

王仲修
朝代:宋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圭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八年,以著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圭诉冤,尽复圭故官谥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圭传》。
猜你喜欢

山房

冉冉云生石,柴扉半掩深。

馀春归草意,积雪负葵心。

老去忽自笑,兴来时独斟。

闲中参物理,何处一蝉吟。

(0)

重赋章台

杨花满地飞蝴蝶,钗梁露湿罗衣怯。

脸痕玉润拂红膏,颜色如花命如叶。

鲤鱼风起蒲叶香,莺啼燕舞春日长,堕红残萼断君肠。

误逐浮萍转零落,自古佳人多命薄。

(0)

怀可斋简林郑二从事

可斋严冷如古书,庄语敢下铅与朱。

读之不厌味有馀,箫韶闻奏愁爰居。

文墨政事同机枢,照人炯炯悬冰壶。

昆弟亲我同二苏,对床风雨夜梦俱。

别来半岁意郁纡,赖有二客能从余。

或寄可斋双鲤鱼,道甫问讯今何如。

(0)

和林倅赋郡守随车雨

旌车勤雨拂参旗,大士圆通现白衣。

炉穟轻烟方先路,雷门急令已宣威。

为霖剩作西成计,书岁谁云大有稀。

贤守劬躬民国念,食言应笑鲁臣肥。

(0)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其五

貙貗甝狒貊獾貔,猎骑漫山伏正奇。

瘃手草成熊馆赋,掩群驱入兔罝诗。

兽奔骇类淮淝口,狐媚欢摧虢国眉。

滕六倚渠真误事,大寒不出是知时。

(0)

山房秋日即事·其二

失惊墙外已飘黄,屈指秋来十日强。

暑寇负顽犹出没,风师未壮且翱翔。

橘包捧腹微藏叶,桂蕾呈身只欠香。

扫尽暮天疑浴罢,半眉淡月画新妆。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