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奈(bù nài)的意思:无法忍受或无法承受的困境或痛苦。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持竿(chí gān)的意思:手持竿杆,表示持续坚持、不放弃的意思。
点素(diǎn sù)的意思:点缀,装饰
画鹢(huà yì)的意思:指绘画技艺高超的人。比喻某种技能或才能出类拔萃。
黄鹂(huáng lí)的意思: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
就使(jiù shǐ)的意思:即使,就算
频日(pín rì)的意思:频繁、经常的意思。形容事物发生的次数多或频率高。
素衣(sù yī)的意思:指穿着朴素、不华丽的衣服,比喻人的品行朴素、不张扬。
须鬓(xū bìn)的意思:指胡须和鬓发,用以形容人的容貌逐渐苍老。
玉几(yù jǐ)的意思:指人的脸色白皙如玉,容貌美丽。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争伯(zhēng bó)的意思:指人们争夺权位、地位或职务。
- 翻译
- 无法忍受飞扬的尘埃沾染素白的衣服,满头霜白的头发几乎掉光了。
隔着窗帘初次听到黄鹂的鸣叫,端起酒杯怎能催促画船归去。
就算陶渊明天天沉醉,又能阻止几年的时光流逝呢。
手持钓竿想要在长城边的老年生活度过,能否分给我一半靠水的岩石坐下?
- 注释
- 飞埃:飞扬的尘埃。
素衣:白色的衣物。
惊霜:形容霜白的头发。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伯玉:陆机,字伯玉,西晋文学家。
持竿:手持钓竿。
长城:泛指边关或长距离的防御工程。
临流:面对流水。
半坐矶:半坐在水边的岩石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倅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惜别的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轻盈的尘土覆盖在简单素净的衣服上,头发被早晨的霜冻湿透了,这些细节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情感。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诗人通过隔着窗帘听到黄鹂的叫声,以及举杯邀请朋友共饮,借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东晋名士嵇康(字渊明),他常常酩酊大醉,以此来比喻自己也愿意沉浸在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中,就像嵇康那般不计较量年华。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无奈。他想象着自己将来老了,手持钓竿,到那遥远的长城边去垂钓,而现在只能与朋友在流水旁半坐半倚,感叹时光易逝,难以留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子妆
蒲剑方交,荷钱乍极,泼眼安榴花吐。
画梁元乙恰归来,向湘帘、傍人矜舞。新诗漫与。
且邀得、狂朋怪侣。坐绿阴,听蜕蝉声断,迎凉庭宇。
羁栖误。三月春光,抛掷如尘土。
一帆江上趁潮平,爱河干、午风清暑。旌门幕府。
有多少、感恩知遇。洗征衫,几阵濯枝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