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全文
- 鉴赏
这首《早梅》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郑国藩所作,通过对早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破萼无须羯鼓催”,以“破萼”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初绽的情景,仿佛那花瓣在晨光中轻轻绽放,无需外力催促。这里的“羯鼓”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宫廷音乐或节日庆典,此处用以比喻人为的催促,反衬出自然之美的不期而至,更加突出了早梅的自然与纯净。
次句“晓风时送暗香来”,进一步渲染了早梅的香气。在清晨的微风中,那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这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也暗示了早梅的高洁与幽静,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馈赠。
第三句“怪他玉骨崚嶒甚”,将早梅比作“玉骨”,形容其质地的坚韧与纯洁,同时“崚嶒”一词则描绘了早梅枝干的挺拔与坚强,赋予了早梅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一句通过奇特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独特魅力的赞叹。
最后一句“不到天寒总不开”,揭示了早梅开放的独特时间选择——它总是在天寒地冻之时绽放,而非春暖花开之际。这种选择性开放,不仅体现了早梅的与众不同,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对严寒,也能勇敢地展现自己的美丽。
整体而言,《早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早梅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与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十年前尝与陈刚父论诗云本朝诗人极少荆公绝工致尚非当行山谷诗有道气敖臞庵诸人只是侠气余甚以为知言追怀此友因以记之
目断千山嗟宿草,言犹在耳奈从何。
文人纵有诗人少,侠气不如道气多。
哲匠久埋泉下骨,吟徒今似法中魔。
吾非具眼空饶舌,自掩柴扉适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