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削(bǐ xuē)的意思:指用笔削去杂质,比喻去除不正之事或不好的东西。
不取(bù qǔ)的意思:不要取得、不要采取、不要得到
传心(chuán xīn)的意思:通过默契或非言语的方式传递思想、情感或信息。
高位(gāo wèi)的意思:指在职位、地位或社会等方面处于较高的地位。
九原(jiǔ yuán)的意思:指九个原始的草木丛生的地方,也指原始的状态。
畏友(wèi yǒu)的意思:指因为畏惧而交朋友,形容出于害怕而与人结交。
瑕点(xiá diǎn)的意思:
斑痕,污点。《法苑珠林》卷一一九:“烈烈霜心,昭昭玉脸,如彼琼珪,皎无瑕点。”
下僚(xià liáo)的意思:指下属或部下。
校尉(xiào wèi)的意思:校尉,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军事职位,指的是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糟魄(zāo pò)的意思:形容情况极为糟糕,非常糟糕的状态。
- 注释
- 九原:古代指墓地,这里代指死者。
糟魄:比喻人的精神或才华。
丁仪米:丁仪,三国时期魏国官员,这里可能象征财富或权势。
校尉金:校尉是古代武官,这里可能暗示财富或地位。
高位:指社会地位高的人。
下僚:职位较低的官员。
笔削:指写作和修改。
瑕点:指文章中的错误或不足。
畏友:敬畏的朋友,指能直言规劝的人。
- 翻译
- 谁还能在九原之地重新崛起,遗世的酒魂未能传达他的精神。
他不接受丁仪的米粮,却疑虑自己会像校尉一样富有。
他的名声依赖于高位者的推崇,但品性却如低级官吏般深沉。
他的作品常有瑕疵,但仍期待着好友的直言规劝。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为《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其三)石刻》。诗中,黄庭坚以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道德品质的推崇。他提到“九原谁复起”,暗示了对逝者的追思,而“糟魄未传心”则表达了对逝者精神未能得到后人传承的遗憾。接下来,诗人通过“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这两句,赞扬了故人的清廉,即使在物质匮乏时也不取非分之财,如同古代校尉的高尚节操。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进一步强调了故人的名声并非凭借权位而得,而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即使在地位低下时,其德行也深沉可敬。最后,诗人以“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作结,指出虽然故人在文学创作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仍期待朋友们能以直言规劝,如同敬畏朋友的箴言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故人的怀念,也是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黄庭坚对友情和道德价值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