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翠从阳谷,移来佛屋东。
空嵌才一窦,夜与日华通。
这首诗描绘了含晖峰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石的形态和光影的变化。
首句“凿翠从阳谷,移来佛屋东”,以“凿翠”形容山石的青绿色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而成。阳谷,即阳光照耀之处,暗示了山峰所在的位置。整句描绘了一幅山石从阳光照耀的地方被移至佛寺之东的情景,既展现了山石的动态美,也融入了宗教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次句“空嵌才一窦,夜与日华通”,进一步描述了含晖峰的特殊之处——一个小小的洞穴。这个洞穴在白天和夜晚都能与外界光线相通,意味着即使在夜晚,洞内也能透进光亮,形成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景象。这一句不仅突出了洞穴的自然奇观,也暗示了含晖峰在不同时间展现出的不同风貌,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含晖峰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光影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静谧环境的喜爱。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含晖峰的自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引人遐想。
昊穹积长阴,寒日光炯碎。
虚徐少城隅,物色入遐睇。
苏侯故台沼,芜没今谁记?
依依故址存,惨惨回飙厉。
谷传魑魅啸,地失神灵卫。
伊人百夫特,文采倾当世。
立朝罹罔罗,抱影投荒裔。
皂淹天马逸,鸷困秋鹰鸷。
空馀意气雄,摩荡山岳锐。
生存且飘泊,身后何嗟异。
下泉虽冥冥,精爽不可閟。
孤城千载归,秋风九皋唳。
阴壁下寒泉,阳崖隐深洞。
想像张幽州,当年此弦诵。
遐情纳方寸,灏露惊宵梦。
既有真积功,岂无致时用。
不然起绝学,犹当垂后统。
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仲。
文虽数燕许,名不并姚宋。
遂令百世下,烟霞抱馀痛。
寻幽纵步贪,怀古清歌送。
缅思白鹿翁,眼中见连栋。
兹山有道气,会遇或天纵。
聊以永今朝,白云不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