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
《承诏堂》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承诏堂与南山的紧密联系,以及堂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开篇“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点明了承诏堂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缘由,暗示其与南山的深厚渊源。接着“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运用比喻手法,将承诏堂比作少室山,强调其价值独特,不为外力所动摇,展现出一种超然独立的精神风貌。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两句,通过“君恩”与“林壑”、“古道”与“闾里”的对比,表达了承诏堂在君王恩泽下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变迁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堂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以松桂象征高洁与长久,预示着承诏堂周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承诏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素行斋为曹司训以宁赋
至人贵素行,而岂外物慕。
儒冠三十秋,曾不殊布素。
窗前贮古书,日夕诵且悟。
皋比坐谈道,正声起韶濩。
时时缀文章,下笔骋迁固。
诸生日抠趋,蔼蔼揖风度。
苏湖百载馀,今复见矩步。
杏坛春日晴,弦歌有深趣。
视彼富贵荣,何如草间瓠。
不学夸毗子,磬折趋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