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罗君·其二》
《送罗君·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雁来君又去,去拂歙山过。

莫惜羽毛便,而辞笺素多。

故人饥渴,秋望在岩阿

早慰长相忆,开书一啸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相(zhǎng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外貌、相貌。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饥渴(jī kě)的意思:形容渴望、迫切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笺素(jiān sù)的意思:笺素指的是纸张和丝织品。在成语中,它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诗句的简洁明了,没有繁复修饰。

相忆(xiāng yì)的意思:相互怀念、相互思念

啸歌(xi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高亢激昂,充满激情和豪迈。

雁来(yàn lái)的意思:指消息传来或人来访。

岩阿(yán ā)的意思:指人勇敢、坚定,不畏艰险。

羽毛(yǔ máo)的意思:羽毛是鸟类身上的覆盖物,象征着轻盈、柔软和美丽。在成语中,羽毛常用来比喻轻微、微小或纤弱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送罗君(其二)》。诗中以雁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首句“雁来君又去”,以雁南飞的形象引入,点明了友人即将离别的事实,雁的迁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含着人生的流转与离合。接着,“去拂歙山过”描绘了友人离去的场景,通过“拂”字的使用,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仿佛友人正轻拂过山峦,渐行渐远。

“莫惜羽毛便,而辞笺素多。”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过于忧伤,不要因为书信的繁多而感到厌烦。这里的“羽毛”借指雁的羽毛,隐喻友人的离去;“笺素多”则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频繁的通信往来。

“故人尽饥渴,秋望在岩阿。”这两句转而从诗人自身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友人在远方可能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自己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同时,“秋望在岩阿”描绘了一幅秋天山间远眺的画面,既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最后,“早慰长相忆,开书一啸歌。”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得到安慰,通过阅读书信来缓解离别的痛苦,并且在读到书信时能发出一声长啸,表达内心的感慨。这两句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雁的迁徙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山行阻雨

山才经雨洗,顿改昔时容。

峻可百千仞,横惟三四峰。

暮云争鸟道,返照破苔封。

多少尘劳意,翛然杖野筇。

(0)

黄埠墩三首·其三

轻帆叶叶卸窗前,一片琉璃混水天。

水面楼台天上月,凌虚一样十分圆。

(0)

广陵怀古

香消南国美人妆,烟雨迷楼总断肠。

今日绮罗丝管里,春风吹不到雷塘。

(0)

襄阳怀古

山川终古自留贻,杖策登临路或迷。

千载几人还堕泪,当年多事漫沉碑。

虚传池馆经游屐,无复儿童倒接䍦。

凭吊只余霜柏在,旧时风干未离披。

(0)

萧寺夜泊

古寺维舟夜,风光似昔年。

钟声迟客梦,渔火照残编。

帆静千江月,烟横万里船。

啼乌栖断岸,徙倚不成眠。

(0)

石床

乔柯百尺凌高秋,下有石榻䔆古丘。

名公携家赖远游,题名勒石岩阿留。

当时在侧凡几人,亲见落笔腾蛟虬。

新泉汲回满银盎,儿童惊喜光盈眸。

急呼罐鼎爇松子,一瓯花乳清香浮。

水窗团坐共矜赏,奚啻拔宅登瀛洲。

昔贤往矣等鸿爪,后世宝此如共球。

游人确立不敢坐,或恐麟甲蟠岩幽。

惟有群仙醉中时,过此卧听万壑松风飕。

愧我未能别篆籀,空抚陈迹怀前修。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