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鞍马(ān mǎ)的意思:鞍马是一个指代骑马的动作,也可用来比喻人的姿态或能力。
傍舍(bàng shè)的意思:指靠近自己家或住处的附近地方。
庇阴(bì yīn)的意思:庇护、保护
风气(fēng qì)的意思:指社会上形成的一种风尚、风貌,代表一定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筋力(jīn lì)的意思:指体力、力量的强大。
马道(mǎ dào)的意思:指马匹奔驰的道路,比喻事物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四檐(sì yán)的意思:指房屋四周的屋檐。
田野(tián yě)的意思:指农田、农村。也可用来比喻广阔的领域或广阔的心胸。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阴凉(yīn liáng)的意思:指在阴凉处,意味着远离阳光和热气,感觉舒适凉爽。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枕簟(zhěn diàn)的意思:枕头和席子,指睡觉时的床上用品。也用来形容舒适的睡眠环境。
伫立(zhù lì)的意思:指人长时间地站立不动。
自给(zì jǐ)的意思:自己供给自己所需,不依赖他人。
归去来(guī qù lái)的意思: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行旅途中,诗人歇息于道旁茅舍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憩马道傍舍”,简洁地勾勒出画面的主体——诗人停驻在路边的茅舍旁,准备稍作休息。接着,“解衣仍伫立”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脱去外衣的轻松姿态,也暗示了他在此处的短暂停留,期待着什么或思考着什么。
“四檐庇阴凉,萧萧风气入”两句,生动描绘了茅舍四周檐角遮蔽下的清凉感,以及微风吹过时带来的清爽。这里的“萧萧”一词,既形容了风声,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微风的轻拂。
“虽云茅茨陋,枕簟亦自给”则表达了诗人对简陋居所的接纳与满足。即使茅屋简陋,但有了枕头和竹席,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得到了满足,这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已胜鞍马间,筋力苦倦急”进一步对比了旅途劳顿与此刻的宁静舒适。诗人将自己在鞍马间的疲惫与此时的轻松自在进行对比,强调了休息对于身心的重要性。
最后,“田野归去来,馀年犹可及”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规划。他似乎在思考着回归田园,享受余生的宁静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行旅中的一个片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上岭游黄山·其一
朝阳滉漾水朦胧,晓烟横抹天微风。
三十六峰不著色,点缀淡墨排秋空。
小山连延大山倨,林深无人但云树。
平生爱山真成癖,我以意行本无住。
黄山之路何攲危,黄山之溪何涟漪。
登山度水亦劳止,正要行役发吾诗。
仙家与世不相远,径入桃源亦良便。
向来父老亦尝行,竹箨桃花大于扇。
秋霁.平湖秋月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阒。
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
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
对西风、恁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
应笑广寒宫殿窄。
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