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范 雎 宋 /王 安 石 范 雎 相 秦 倾 九 州 ,一 言 立 断 魏 齐 头 。世 间 祸 故 不 可 忽 ,箦 中 死 尸 能 报 雠 。
- 注释
- 范雎:指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范雎,原名孙叔敖,因计谋得秦国重用。
秦:战国时期的秦国,后来统一六国的强大国家。
倾九州:形容范雎的影响力极大,能影响整个天下。
一言立断: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的结局。
魏齐: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与范雎有恩怨。
祸故:灾难或不幸的事情。
忽:忽视,不重视。
箦中死尸:指在棺材中的死者,象征着冤魂。
报雠:报仇雪恨。
- 翻译
- 范雎在秦国担任丞相,影响力巨大,一句话就能决定魏国齐国的命运。
世间的灾祸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即使在棺材中的死者也能寻求复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对历史人物范雎的赞誉。诗中“范雎相秦倾九州”一句,指的是战国末年的著名谋士范雎辅佐秦昭王期间,通过巧妙的外交策略,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并吞了多个诸侯国,从而确立了秦国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一言立断魏齐头"则是形容范雎决策果敢,一句话就能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甚至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如魏、齐)的命运。
接下来的“世间祸故不可忽”表达了历史上的恩怨不能轻视,它们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箦中死尸能报雠”则是说即便是被囚禁的人,尸身之上也能够昭示天下,以此来报复旧日的仇敌。
整首诗通过赞美范雎的智谋和果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英明决策的敬仰,以及对于历史恩怨不容忽视的深刻认识。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历史智慧的理解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