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夙兴》
《夙兴》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霜池微带月痕斜,风竹声如撒细沙。

坐到晓窗尤可爱,只愁烘损腊梅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可爱(kě à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让人感到可爱、讨人喜欢。

腊梅(là mé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月痕(yuè hén)的意思:指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也比喻事物的痕迹或迹象。

翻译
月光微微洒在池面,霜色中带着朦胧的月影。
风吹过竹林,发出如同细沙撒落般的声响。
注释
霜池:被霜覆盖的水面。
月痕:月光留下的痕迹。
风竹:被风吹动的竹子。
撒细沙:像细沙一样散落的声音。
坐到晓窗:一直坐到天亮的窗户边。
尤可爱:特别可爱。
烘损:烤焦或烘干。
腊梅花:腊月盛开的梅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清幽而静谧的夜晚景象。“霜池微带月痕斜”中,“霜池”指的是覆盖着薄冰的水池,"微带月痕斜"则是说月光在池面上投下了斜斜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和冷清的氛围。“风竹声如撒细沙”一句,则形容夜风吹过竹林时发出的声音,如同细沙被撒落一般细腻而有节奏。

接下来的“坐到晓窗尤可爱”,则表达了诗人对静坐至破晓窗前这一行为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晓窗”不仅是时间上的早晨,也代表了一种期待和希望。“只愁烘损腊梅花”中,“只愁”表达了诗人的担忧,而这个担忧的对象是“烘损”的“腊梅花”。腊梅因其独特之美而被人喜爱,但在这里,却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有可能受损,引发了诗人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和植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感受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情怀。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喜幼文北归

风尘万里损光辉,旧面相逢却讶非。

在路定留经处咏,还家犹着去时衣。

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燕鹄飞。

尚念梁园三二客,与君同去不同归。

(0)

和王校理夜坐

池暝花如雾,苍苍月照开。

梁空双燕睡,帘暗一萤来。

兵散谁家笛,人违此夜杯。

如何对清景,愁思却相催。

(0)

送王推官赴官谯阳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

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

频年劳吁谟,欲补千百疮。

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

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

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

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

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

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

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

谓宜只召见,拜起随班行。

上殿笏画地,论奏尽敷详。

如何竟报缺,不得瞻清光。

一官非所愿,欲令赴蛮荒。

徘徊出都门,风雨湿晓装。

行行过吴洲,木叶秋始黄。

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

平生忧时心,辛苦不自忘。

颇闻到官所,此去路尚长。

红日出雾迟,孤城海茫茫。

遗民似猿鹿,山谷多惊藏。

繁英艳踯躅,琐实推槟榔。

瘴疠况时作,投老恐子伤。

何不且少留,共骛豪华乡。

子笑不我顾,翩然决南翔。

明朝指鲸波,高帆若云扬。

去矣各异国,有意徒相望。

(0)

毛公坛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

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

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

真境久寂寥,苍苔遁灵踪。

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

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

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

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

(0)

赠秦侍仪

文采玉娟娟,班行内外联。

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侍立彤庭上,追趋法驾前。

今朝退朝早,衣上有炉烟。

(0)

送方以亨还吴兴三首·其一

草有不可偃,木有不可雕。

人心非秋蓬,安得随风飘。

怜君玉雪姿,明月当清宵。

葳蕤紫荆花,辉映非一朝。

噰噰寒江雁,去去谁能招。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