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闰十二月二十七日喜雪四首·其四》
《闰十二月二十七日喜雪四首·其四》全文
元 / 宋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姓名何事金瓯沧海横流浩莫收。

鹄立白袍三百个,有谁回首望崖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袍(bái páo)的意思:指官员的身份和地位。通常用来形容官员的高贵和权力。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鹄立(hú lì)的意思:形容人的姿态或态度高傲自负。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横流(héng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人流等横向流动,不受阻挡。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金瓯(jīn ōu)的意思:指价值高贵、稀有的宝贝或珍品。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首望(shǒu wàng)的意思:指首次见到或第一次望见,形容非常珍贵、难得的机会或景象。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沧海横流(cāng hǎi héng liú)的意思:形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事物发展变化不止。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闰十二月二十七日喜雪四首(其四)》,作者是元代诗人宋褧。诗中以“姓名何事到金瓯”开篇,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疑问,暗示了诗人在动荡时期个人命运的无常。"金瓯"象征国家疆域,言外之意是说个人的名字为何会出现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接下来的“沧海横流浩莫收”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如同大海波涛汹涌,无法平息。"鹄立白袍三百个"则形象地刻画了一群穿着白袍的人站立不倒的场景,可能暗指忠诚的士人或志士,他们在困境中坚守立场。

最后两句“有谁回首望崖州”,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关注偏远地区如崖州(今海南岛)民生疾苦的人们的敬佩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宋褧在乱世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作者介绍
宋褧

宋褧
朝代:元   字:显夫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生辰:1294-1346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猜你喜欢

留别程侍御信夫宋比部汝化

孤琴瘦马临长陌,执手那堪惆怅色。

雪中疏柳动啼鸦,林外斜阳催去客。

二子正当经济时,我向江湖任所之。

故乡意气且杯酒,天外浮云安可期。

(0)

送唐仪部还琼州

多病言归去,孤舟秪素琴。

海天南尽处,燕阙北来心。

秋老下榕叶,沙寒鸣翠禽。

赋成应有寄,惆怅岭云深。

(0)

暮秋柬徐别驾载卿

南征秋转剧,不寐夜漫漫。

白发艰虞尽,沧洲去住难。

旌旗连夜暗,兵甲照江寒。

选将须臾事,谁能议筑坛。

(0)

薄暮赵户部良弼官署西园同郑山人中伯醉赋四首·其一

薄暮偶乘兴,开樽非预期。

野夫偏坐久,庭雀故飞迟。

地拔群松劲,天成片石奇。

种蔬甘此味,还使后人知。

(0)

浮光八咏·其四霸台

萧王古霸台,野旷望何极。

月夜楚歌寒,草木无颜色。

(0)

和刘古唐翁论学诗·其一

春陵一窍在图先,挈领提纲旷世贤。

悟后洛阳归自别,熟时关内夜应眠。

怜蛇怜蚿情俱失,逃俗逃禅见各边。

动静无端惟此理,是谁参透大因缘。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